南安霞美镇金山村组建夕阳红宣讲团:上了学堂 变了民风

泉州晚报[责任编辑:林春婷]

霞美镇金山村组建夕阳红宣讲团——

上了学堂 变了民风

“承包土地再延三十年,农民兄弟吃了定心丸。放心发展投入‘下本钱’,双赢双利钱包圆又圆!”走进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的“农家学堂”,首先吸引记者的就是张贴在墙头过道的学习十九大报告顺口溜和农家谣。在“农家学堂”的书房里,“农家学堂”校长、该村老年协会会长吴金斗正细心地整理着金山村自己编写的“学习十九大专刊”的小报和材料,准备过几天到乡镇和小学里宣讲。

吴金斗在“农家学堂”内,用闽南语为村民宣讲十九大报告内容。

提起“农家学堂”,今年77岁的吴金斗如数家珍,他由小学校长岗位退休后,2005年,在村镇的支持下,他把村里废弃的旧学堂校舍,建成了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如今,“农家学堂”成了大家的精神乐园。

“为什么编这么多的顺口溜?”面对记者提问,吴金斗说:“我们把顺口溜、农家谣与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易学易唱,连小孩子都会念,大家对十九大报告就更好理解了!乡亲们听明白了,对党的好方针好政策更是记得牢。”吴金斗笑着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等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惠民生的好政策,让广大农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看到了将来的美好生活,让他迫不及待地想跟乡亲们分享这些好消息。

“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金山村和‘农家学堂’一直是这样做的。”吴金斗告诉记者,通过“农家学堂”,村里充分发挥了老人的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凡事不攀比不讲排场。“村里把每年农历三月十六的民俗日改成文化节,每年八月初五的‘普度’改为‘卫生日’,现在村里的文化生活变得健康向上,大家感觉很好。”这样的移风易俗不仅引领了农村文明新风尚,也为村民带来了甜头。“一些以前铺张浪费的活动少了,每年村里可节约上百万元,村民观念发生转变,还能把钱捐出来办公益文化事业。”吴金斗说,加上“农家学堂”长年组织开展的舞蹈、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村里民风见好,今年,金山村还新晋成为“全国文明村”。

“基层农村存在对象众多、居住分散、场地有限、不易集中等问题,村里组成了以吴金斗老人为代表的霞美镇夕阳红宣讲团,通过盘活整合乡土草根人才等资源,组成宣讲大军。”金山村党支书吴金荣说,这样的宣讲方式,充分发挥了村里老人的特长,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具体生活化,运用群众语言——闽南顺口溜、闽南四句等,“小载体”也能讲好“大道理”,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林书修 文/图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