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世金生——海丝泉州的货币记忆(组图)

泉州晚报

从古至今,“钱”都是万人迷。

假如你是一枚货币,你会希望自己出现在哪个朝代?本月31日前,“梯航百货万国商——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与贸易展”在泉州海交馆展出,800多件/组货币,时间跨度自商周到民国,讲述了不一般的货币史。不同质地的货币展品,既承载技术与文化,也助益文明的传播与交流,还见证贸易交往的盛景。

假如你是一枚货币,你要不要选择定居在泉州?从泉州北门街出土的带有铜屑的唐代“开元通宝”,到五代十国在泉州铸造的“永隆通宝”;从宋代能够在国外流通的纸币,到明清外来的西方银元,再到近现代烙上浓厚闽南特色的“货币符号”——侨批侨汇……泉州史上的中外货币遗存,不仅串起一个个生动的“海丝”故事,也见证了一条繁忙的海上金融之路。

本期纵深,寻觅一段独特的泉州古代货币记忆,带你了解古泉州在海丝贸易中留下的文化遗产和海丝精神遗产。■记者:张素萍 林志安 王盼琛 文/图

泉州 本土铸造

曾出土唐代“开元通宝”

福建铸钱史或因此前移

永隆通宝

出土的永隆通宝钱范

泉州最古老的货币是什么?这无疑是泉州市民来到“海丝货币与贸易展”之后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记者发现,泉州出土的古货币,在福建乃至中国铸钱史上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据文献记载,福建的铸钱史始于唐会昌五年(845年)。而在泉州北门街,曾出土带着铜屑的“开元通宝”铜钱,钱币专家推断,唐元和六年(811年)泉州升为“上州”后,因朝廷调拨无法满足商贸需求,就向朝廷申请就地铸钱。如推断属实,福建的铸钱史或可向前移一移。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泉州承天寺出土的钱范,一度引起中国钱币学界的重视,经证实,泉州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永隆通宝”铁钱的锻造地,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钱币铸造史的空白。

至汉代仍为原始社会

闽越以物易物无货币

■时间:上古时期至汉代

■主角:无

■特征:以物易物无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贝(指海洋生物海螺)币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早、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后来,海贝无法满足需求,商朝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和使用,使海贝这种自然货币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秦朝统一货币,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而此时地处东南沿海的闽越,仍处于原始社会,无货币。由福建省钱币学会编著的《福建货币史略》一书阐述,上古时期福建人口稀少,海上交通尚未开通,封闭的地理环境,阻隔福建与中原、江淮的交流联系,经济开发滞后。

西汉初期,生活在福建的闽越人,仍停留在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之中。《汉书·景十三王》记载,闽越王与蜀王建互相交易、赠送的布帛丝绸,以及与中原地区稀有的商品交易往来等,基本都属于以物易物或物物等价、不等价交换。彼时,包括闽越人在内的越人,不通过商品贸易就可满足生存需求,无商品交换,也不使用货币。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