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培育人才打磨精品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泉州晚报

培育人才打磨精品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十九大报告: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现场走访

“梅花奖”得主校园授课

近日,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副主任陈娟娟频频往泉州艺校赶。作为全省文艺界唯一一名党的十九大代表,她在参加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之余,还走进校园授课。

“他们现在已经练了三年的基本功,这学期开始进入行当的学习,从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入手进行全面提升。”陈娟娟一边给28名高甲班学生上课,一边接受记者采访。她说,这些学生大多十六七岁,正处在学习行当表演艺术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有好的老师引导,才能少走弯路。

泉州艺校被誉为“闽南戏曲的摇篮”,成功探索出与剧团联合办学培养专业演职人员之路。“根据各个剧团的需要,再按不同剧种培养所需演职人员,在办学期间相关剧团也派出师资力量走进校园,共同培养,许多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泉州艺校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已成功开设了南音、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等专业,为市直各大剧团输送大批演职人员,同时还向高校输送高水准的戏曲、音乐和舞蹈等专业人才。

目前,泉州市已经有两人荣获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还有两人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这些戏剧名家均毕业于泉州艺校。

未来发展

多渠道培养文艺创作人才

“新时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构成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手段。”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准确把握、重点破解文化建设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多渠道培养文艺创作人才,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泉州是著名的“戏窝子”,各类戏曲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戏曲艺术?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表示,要依托人才“港湾计划”,发现一批优秀戏曲表演和创作人才,列入全市人才培养发展大计;通过文艺创作培养人才,让更多的青年演员在各个剧目、节目、音乐和舞蹈作品中担纲主角,通过作品打磨,力促表演人才成长成熟;有计划地选送一批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到北京和上海等地高端艺术院校学习,系统深造,着力培育高水平创作人才;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培养、发现表演和创作人才,给更多年轻人脱颖而出的机会。

今后,泉州市将进一步创新扶持戏曲保护发展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戏曲扶持专项资金作用,大力实施戏曲振兴工程,推动戏曲振兴发展,加大戏曲精品剧目创作鼓励引导力度,明年重点创排复排15部以上优秀剧目。在合理使用戏曲扶持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将有意识地向鼓励创作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倾斜,让优秀的人才更好成长起来,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体现中国精神、泉州魅力的新时代文艺作品。

□记者 陈智勇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