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批候鸟抵厦 “鸟人”教您文明拍鸟观鸟

海西晨报

隐蔽在帐篷中等待鸟儿入镜的鸟人。

“鸟人”的设备。

时间观念极强的日本歌鸲。

方尾鹟

他们或许是最懂鸟的人———夜以继日追鸟,了解鸟儿的行踪轨迹、饮食起居。他们是厦门观鸟会的成员,不仅拍鸟,更护鸟,他们叫自己“鸟人”。

最近,大群鸬鹚抵厦越冬,还有不少过境的、留下的冬候鸟来到厦门。“鸟人”们又开启新一波追鸟征程。他们是怎么拍鸟的?想入门学拍这群精灵,千万别错过这篇拍鸟“礼仪”教程———“鸟人”告诉你,一名合格的拍鸟者,技术可以靠练,但“礼仪”不能丢。

礼仪

尊重鸟儿,不破坏自然

每个“鸟人”,入行时都会取个“自然名”,花鸟虫鱼,挑自己喜欢的用。“鸟人”之间,以自然名会友———认识多年的鸟友,却不知道对方真名的事常有,但这丝毫不影响双方情谊。

最近,有大批摄影爱好者前往市园林植物园拍鸟,鸟人“苍鹭”便是其中之一。“‘鲨鱼’这几天在那里,捡了一百多个烟头。很多人拍鸟的时候边抽烟,烟头、垃圾随手扔。”“苍鹭”呼吁,拍鸟要文明,从我做起,垃圾自行带走,如果有余力,也顺手洁净周边环境。

为了拍鸟而折腾,破坏原有自然景观,是“不允许”的。年过七旬的“许百万”,常常花数小时观察,等待鸟儿踏入自己选定好的自然界面里,用时间换取构图,而不是为了拍摄某个场景,刻意砍掉一些树枝、摘取部分植物遮挡。“这是对鸟儿的尊重,因为鸟儿们喜欢隐蔽于植物间。”和众多鸟人一样,“许百万”认为自己是“记录者”,而不是“创造者”。

鸟儿都有自己的安全距离。一般来说,水鸟的安全距离是50米,短于50米就可能会惊动鸟群,所以拍摄它们得用长焦镜头;林鸟的安全距离在5-6米,适合手持设备抓拍。

装备

背包数十斤,剪子剪鸟网

出门拍鸟,伪装尤为重要。着装上,大多数“鸟人”都会选择灰绿色系的服装,利于隐蔽,方便拍摄。多口袋的上衣为首选,这样一些小型器具就可以揣在口袋里。因为常得跋山涉水,结实耐用的户外运动鞋最受欢迎,而帽子不仅可以帮“鸟人”躲避炎日,还能帮其在穿梭林间时保护双耳。

“鸟人”的背包,常重达数十斤,其中除了拍鸟需要用到的“长枪短炮”、三脚架,还有一些少为人知的“武器”。

拍鸟需要耐心,有时“鸟人”得在原地一动不动待上数小时甚至一整天———一顶帐篷做隐蔽、一张折叠椅陪你熬过等待,一架望远镜则是你观测的利器。有的时候,“鸟人”会躲在车里,等待鸟儿靠近,豆袋此时就能派上用场———置于车窗框上,相机再放于其上,既可起到保护相机的作用,还能防抖。此外,背包里一定会有剪子———不是用来修剪植物枝杈摆拍,而是路遇捕鸟网时能顺手清除。

技巧

耳听眼看,常总结规律

拍鸟靠运气,也要有技巧。“鸟人”们没事就会外出“巡山”,观察鸟儿的行踪。

寻鸟,“鸟人”们主要靠闻音,走在路上时就得认真倾听。除了听鸟鸣找鸟,观察树叶的细微振动,也是找鸟的诀窍之一———有些鸟儿隐蔽在密叶间,只有靠观察枝叶的变化才能发现它们。

有些鸟儿,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这些天,“许百万”在市园林植物园拍到厦过冬的日本歌鸲时,就发现它出现的时间总是间隔45分钟。

还有些鸟儿,喜欢“凑热闹”———同是拍日本歌鸲时的发现,每当日本歌鸲出现,红胁蓝尾鸲也会跟着跳出来。

“刚抵达目的地或经停中转地的候鸟,会即刻猎食补充体力。”“飞鹤”介绍,刚落地的冬候鸟,比较疲惫,而且一开始时活动范围小,容易拍摄;鸟儿们开始进食时,会放松警惕,此时便是拍摄它们好时机。“在冬候鸟刚到时的头三四天,在同一个地方很容易拍。但之后,它们体力恢复,就可能转移阵地了。”此外,刚停上梢头的鸟儿,最为警觉,不妨多等一会儿再拍。

只要选对对象,手机也能拍鸟。公园里的天鹅、厦门市鸟小白鹭,是相对不怕人的鸟儿,可以使用手机较近距离拍摄。(记者陈璐)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