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真正的共享还没到来
2017年,共享经济在中国爆发。这一年,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出现在城市的街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与此同时,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舱等也相继出现。
中新社发 严大明 摄
在这个不求“拥有”只求“使用”的时代,共享经济不仅节约了社会成本,也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然而,共享经济发展至今,似乎已经开始降温。乐电、河马充电宝等企业已经退出,共享睡眠舱刚刚起步就夭折,倒闭、停运或是转让的共享单车平台已经有60余家……
也就是说,共享经济从2015年元年到爆发用了两年时间,而从爆发到沉寂不到几个月。不可否认的是,共享经济已经迎来大浪淘沙。
资本趋于理性
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实现市场交易额达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参与分享人数达6亿,提供服务者人数约6000万。
中国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根据预测,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增长。
可以看出,虽然共享经济仍旧保持增长,但速度已经有所放缓。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已经到了发展的拐点,从行业的风口到现在资本趋于理性,市场格局逐渐清晰,融不到资金的企业就要逐渐被市场淘汰。”
备受关注的小蓝车就是一个例证。11月15日,运营不满一年的小蓝车被爆解散,拖欠供应款近2亿元。不过,11月16日晚,小蓝单车CEO李刚在公开信称,小蓝单车与拜客出行达成了战略合作,将由拜客出行全权代理小蓝单车未来的运营,用户可以一直使用小蓝单车。
相比之下,町町单车、3Vbike、悟空单车等企业并没有这么幸运,纷纷走向倒闭。
李晓华表示:“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的过程,只不过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速度快,市场集中的过程也压缩了。现在企业还是要回到正常的商业逻辑,从抢占市场份额到寻找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中新社发 李瑞昌 摄
信用建设呼之欲出
伴随共享单车的诞生,巨额押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预计,目前整个“共享”领域的存量押金规模在150亿元左右。
而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经营困难倒闭后,“押金”更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直接损害了用户的利益。据芝麻信用提供的数据,粗略统计造成用户押金损失已经超过10多亿元。
事实上,早在8月份,交通部等十部门就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保护押金提出了三项措施:
一是鼓励采取免押金;二是对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用账户设立专款专用、接受监管等;三是加快实现“即租即押、即退即还”等模式。
李晓华指出:“共享单车发展得太快,谁也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多企业在这么短的时间倒闭。《指导意见》要求‘在企业注册地开立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但可能有一些共享单车企业还没来得及这么做就倒闭了。今后应该继续落实《指导意见》,或者通过与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推广免押金模式。”
据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介绍,今年3月,芝麻信用与小蓝单车合作,有100万左右用户享受了免押金服务,免押额度2亿元左右,“这部分消费者的权益在这件事上得到了保障”。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也认为,共享经济依然大有可为,但破题的核心在于信用建设。“今天的共享经济门槛太低且边界比较模糊,如果不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将会影响共享经济未来的规模和效率。”
中新社发 左冬辰 摄
共享关键是技术
共享经济发展之初,对于何为“真正的共享”就引发一番讨论。国外的共享经济起源于将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而在中国,共享经济似乎更接近于分时租赁。
李晓华指出,无论是闲置资源的再利用还是基于互联网的分时租赁,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是社会资源的节约,因此共享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商业模式。
不过,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看来,“共享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全新的事物。从核心上来说,传统的共享就是从租赁上发展而来,但是面向未来的共享一定是以技术为支撑的业态,真正的共享还在路上”。
张影进一步指出,共享的背后一定是靠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撑,否则其将仅仅是传统租赁的另外一种体现方式。
他举例说道:“在共享的世界,我们需要知道每一辆车,一台设备或者是一种资源的位置和状况,通过这个信息来安排使用和生产,并达到最大化资产的效率。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的技术,比如说物联网、新能源等。”
因此,张影认为,未来的共享经济一定是技术经济,而不是纯粹的资本规模经济。
就拿共享单车来说,摩拜单车可以说是技术先行者,不仅有完善的定位技术,在数据传输和物联网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优势。
11月27日,摩拜单车还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发起制订一系列共享单车标准。
“真正的共享是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而这种形态还在发展和孕育的过程当中。”
张影指出,“未来很多生产工具都有可能出现共享。从某种意义上说,要通过共享来提高效率,理想的状态是本身的资产价值要相对高,更重要的是能通过数据和互联提高使用效率,如果这两点做不到的话,简单的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并没有太大意义。”(孙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