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年航天成就:镌刻在九天之上的中国印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进入下一页

长征五号在向发射架转运中(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

尖端奋进 推进认知

如果说2017年中国航天发展是一首乐曲的话,那么实施天舟一号任务无疑是这首天籁之音的高潮。作为中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天舟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其核心任务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该任务的成功实施为构建天地往返系统,为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搭建开放的国际太空科研平台铺平了道路。

4月20日19时41分35秒,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约7天后,天舟一号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6月15日和9月16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了这一关键技术的可靠性。此外,天舟一号还成功完成了与天宫二号的3次空间交会对接。9月22日18时左右,天舟一号在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烧毁。

中国航天本年度最神秘、最难懂的发射任务无疑是“慧眼”即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的发射。6月15日,“慧眼”望远镜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是一台已知计划中具有世界最高灵敏度和最好空间分辨本领的空间硬X射线望远镜,它将实现空间硬X射线高分辨巡天,发现大批高能天体和天体高能辐射新现象,并对黑洞、中子星等重要天体进行高灵敏度定向观测,推进人类对极端条件下高能天体物理动力学、粒子加速和辐射过程的认识。无疑,这是瞄准了宇宙起源与演变等人类认知前沿领域的一个重大科研项目。

经受考验 韧性十足

本年度最重头的航天发射无疑是昵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再次起飞,这不仅在于其搭载的实践十八号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的最大人造卫星,重达7.6吨,而且在于该火箭体积大重量大,芯级直径5米,起飞质量达879吨,比长征二号F火箭提高了超过76%,与国际上主流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大幅提升中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是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之一。此外,长征五号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是中国研制规模和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运输系统工程。

令人颇感遗憾的是,长征五号没能续写2016年首飞的辉煌,在7月2日晚的发射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这也使得有关方面推迟了原计划于今年11月进行的国内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嫦娥五号”发射任务。无独有偶,6月19日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三级工作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正在人们对搭载的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前途命运深感忧虑之时,有关方面发布了好消息,中航科技集团公司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准确实施10次轨道调整,卫星于7月5日成功定点于赤道上空的预定轨道,并且各系统工作正常,按计划开展在轨测试工作。与此同时,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问题也被定位于三级滑行段姿控发动机滚动控制的推力器出现异常,完成了技术归零和举一反三工作。人们不禁感叹于中国“星坚强”创造的航天奇迹,赞叹中国航天展现出的十足韧性。

长征五号发射失利和长征三号乙三级工作异常都再次清楚地表明,航天是公认的高风险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利甚至挫折。中国航天人具有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品格,在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磨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凭着这种品格和精神,中国航天将继续高歌猛进,向着建设航天强国、造福全人类的伟大目标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