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图片来源:路透社)
原标题:特朗普一腔热血要重返月球 美媒泼冷水:你钱够吗?
海外网12月12日电 继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Apollo 17)宇航员完成第六次登月后,再无人踏上这颗星球。当地时间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特朗普还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指派了一项新任务,从地球研究转移到探索火星上来。重返月球?看来特朗普这次是动了真格。而该项计划也意味着,前任总统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抓捕小行星计划”被取而代之。
“我们是领导者,并且将持续成为领导者。”特朗普在签约仪式上发言表示:“这一次,我们不仅仅要插上我们的旗帜、留下我们的脚印,我们还将为探索火星甚至探索更多太空项目奠定基础。”特朗普还称,美国正朝着重振宇宙雄风迈向重要的一步。
签约仪式上,嘉宾们也都来头不小,前美国登月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以及当前国际空间站上唯一一名女性宇航员佩吉·惠特森(Peggy Whitson)均到现场助阵。
美国重返月球一波三折:小布什提议,奥巴马搁置
美国重返月球的想法最早源自小布什政府时期。2004年,美国启动“星座计划”,目标即在2020年前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建立永久基地,为下一步把人类送上火星甚至是更远的星球做准备。不过,早前报道称,一旦开启“星座计划”,至2020年美国政府将耗掉960亿美元。
奥巴马执政期间,认为“星座计划”耗资巨大,恰逢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为节省开支,NASA转为研究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并将小行星作为通往火星的跳板。此外,奥巴马还指出了取消登月计划的另一个原因,他认为美国宇航员曾经有过成功登月的经历,与其再登月,不如去探索未曾抵达过的星球。
特朗普上任后,似乎一直在加速修改奥巴马时期的“遗留政策”,从宣布退出TPP、修改医改法案到推翻前任的气候政策,果不其然,这一回在太空议题上也没有“手软”。
特朗普重提登月或出于地缘政治考量
然而,特朗普提出“重返月球”也并非心血来潮,2016年,美国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Newt Gingrich)就曾建议时任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开拓“月球殖民计划”。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也曾提出新政府或将致力于重返月球的承诺。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今年10月也向外界证实了这一想法。虽然,特朗普签署协议看似是兑现选前承诺,但仔细分析仍有诸多考量。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16年的一篇报道中分析指出,“地缘政治的迫切”需要是美国提出重返月球的最重要因素。澳大利亚COSMOS杂志也曾发表文章指出,太空上的地缘政治之争不可避免,因为月球至今还被视作“无人占领的领土”。
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有登月计划,中国、欧洲、日本、俄罗斯以及印度都曾讨论过相关议题。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就曾表示,将建造一个容纳12名宇航员居住的月球基地,还提出2031年将让宇航员实现登月。与此同时,中国的载人登月研究也在稳步推进。
因此,美国积极探索登月不仅将重塑美国在全球的声望,还有望再次宣示“主权”。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科学顾问Neal Lane就曾公开表示,“美国当然不希望看着其他国家在月球上‘扎营’。”
特朗普重提登月计划为破造假传闻? 美媒泼冷水:钱够吗?
特朗普重提登月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为了辟谣?
图为英媒登出的疑似“造假”照片。(图片来源:英国《每日镜报》)
自美国人40多年前登上月球后,就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质疑,阴谋论者通常认为“登月”是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宣称自己在太空竞赛上打赢苏联所编造的谎言。
英国《每日镜报》11月18日曝光了一张令人震撼的照片,并称美国执行“阿波罗17号”登月行动期间,一名男子在月球表面漫步,却好像并没有身着宇航服,照片里的场景极有可能是在一个好莱坞片场拍摄完成的。此消息一出,再次将“登月”造假带上舆论高峰,不过NASA对此并未作出正面回应。
特朗普签署协议时虽然也并未对NASA接下来的政策转变,以及“如何登月”予以详细说明,但美国科技类网站The Verge报道此事时强调,NASA过去十年来做了诸多努力,登月早有“硬件准备”,包括研制新型火箭和航天器,而SLS(Space Launch System)火箭和猎户座飞船(Orion)都将可能成为今后载人航天的工具。这一报道,也似乎是想给造假传闻一个有力的回击。
不过,美媒继而指出,登月最大的难处恐怕不是“有没有能力”,而是“有没有钱”。NASA每年都会在人类探索项目上花费近40亿美元。但是一旦投入到登月项目中来,NASA仍然需要研发新的硬件,特别是月球着陆器,这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NASA初步估计,实现登月计划将耗资1000亿美元,如果特朗普对增加NASA的预算并不感兴趣,那也就意味着他将通过削减其他项目来节省资金。(综编/海外网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