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富商巨贾,却多次捐资甚至变卖别墅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李石岩:倾尽家财为公益
泉州网12月11日讯(记者吴志明 通讯员廖志川 文/图)在安溪县尚卿乡翰苑村观音潭畔,矗立着一座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的亭子——“石岩亭”。这是1999年年底,尚卿乡为纪念已故侨亲李石岩先生而兴建的亭子。亭中石碑上刻有芳名志,介绍李石岩生平简况及其情系桑梓的爱国爱乡之举,并嵌有李先生遗像,供人瞻仰。近日,记者探访翰苑村,了解李石岩倾尽家财为公益的感人故事。
受助小学向李石岩(中)赠送锦旗
小时难圆上学梦 发奋创业有所成
1922年,李石岩出生在安溪县尚卿乡翰苑保(今尚卿乡翰苑村)一个家徒四壁的农家。3岁那年,他随父母背井离乡远涉新加坡谋生。10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母子俩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艰难度日,上学梦也破灭了。他只好挺起瘦小的身躯,走街串巷,提篮叫卖,赚钱补贴家用,从小养成了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
成家后,他靠平时积累下来的血汗钱开了一间小杂货店。清贫的生活没有遏制他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他瞄准时机,上山垦荒,种菜养猪。久而久之,一个生产、加工、销售自成体系的庞大菜场和养猪场建立起来了,他一度成为侨居地十大养殖业大户之一。1987年,他的居住地因被新加坡政府征用,经营的屠宰业和饲养业只好收场。
不盖庙堂建学堂 变卖别墅捐巨资
1986年6月,李石岩回到阔别61年的故乡谒祖省亲。目睹家乡巨变,联想起自己因为家贫被迫辍学,吃尽了没知识的亏,他认识到,要富国强民,就要办好教育,培养人才。
发现家乡翰苑小学校舍破旧、桌椅残缺时,他于1986年年底捐资1万元添置课桌椅。1987年4月,他再次返乡探亲,村中老人动员他捐资修寺庙,他断然拒绝并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为重呀!”当年秋,他再次返乡,捐资15.3万元,另择新址,兴建翰苑小学教学楼。此后,他不顾年老体迈年年回乡,关心凝聚其心血的翰苑校园,又扩建了厨房、膳厅、校厕、围墙等附属设施,先后耗资25万元。
翰苑小学初具规模后,为激发教师认真执教、勉励学生发愤读书,他再捐12万元,设立“安溪县翰苑小学石岩教育基金会”。1991年,翰苑小学在全乡率先实行教师聘任制,他闻讯后,专程赶回家乡,再次捐款38万元,将他创立的基金会规模扩充到50万元,并将奖学奖教的范围扩大到乡里其他4所中小学。1992年,当他听说安溪第十四中学教室不够用时,又捐资建了一座教学楼。
李石岩为家乡公益事业倾尽家财,晚年甚至变卖别墅,捐出巨资,是尚卿乡历年来捐资公益事业数额最大的海外侨胞,1986年至1996年10年间,先后捐资260多万元。除捐资教育事业外,他还捐资为尚卿卫生院购置一套先进医疗器械,捐资尚卿侨联和翰苑水泥路工程等项目。
多次获各级表彰 乐善好施得延续
与慷慨解囊捐资助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次返乡,李石岩都是粗茶淡饭,地瓜、稀粥、咸菜成了一天三餐的主旋律。1993年秋季,他又一次返乡,尚卿乡侨联本打算租一辆车到厦门机场接他,但他执意搭乘公共汽车返乡。70多岁高龄的他从厦门乘车到安溪县城,又从县城辗转搭公共汽车到湖头,再从湖头花30元雇了一辆“三脚虎”(后三轮柴油机)一路颠簸到了老家。车到尚卿,迎接他的人都心疼不已。
1992年2月18日,在安溪县人民政府召开的“安溪县1985—1989年华侨捐资办学表彰会”上,安溪县领导将福建省人民政府1991年颁发的捐资兴学银质奖章、荣誉证书和奖状授予李石岩的亲属。后来,他又多次荣获省政府颁发的捐资办学银质奖章、“乐育英才”、“惠泽桑梓”匾额和捐办公益事业金质奖章等。
1996年3月,李石岩在侨居地病逝,享年74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李石岩报效桑梓、乐善好施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广大尚卿籍旅外侨亲频兴义举,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捐资1000多万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有力推动了尚卿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声音
平凡侨亲的不平凡贡献
·尚卿乡政府副乡长 章丽香·
在百万安溪侨亲中,李石岩是平凡的一位,他并非富商巨贾,也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但他又是不平凡的,自身生活俭朴,却为家乡公益事业呕心沥血、捐罄积累,甚至于晚年变卖别墅。平凡、朴实的他,情系桑梓,倾尽家财,热心公益,这种精神感动了许多人。
他的事迹,既凝聚广大侨亲的家乡情怀,又为后人树立了良好榜样。在他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的精神鼓舞和感召下,尚卿乡许多有志之士、社会贤达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支持家乡兴教助学、铺路修桥、扶贫济困,公益事业氛围浓厚。讲好李石岩故事,对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