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社区营造小组分享实习调研经验 让老街“被看见”

泉州晚报[责任编辑:林春婷]

让老街“被看见” 历史风貌再延续

古城社区营造小组分享实习调研经验,他们用半个月时间采访20多名社区热心人,发起老物件征集活动,唤醒老泉州人的记忆

社区营造小组成员拜访李佰佳老人

东南网11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刘燕婷)从11月4日古城社区营造进入进阶培训,第一阶段开启至今已半月有余。81名进阶培训的学员,被分成9个小组,在4日、5日的培训后,各小组开始半个多月的实习阶段,各自抓紧进行社区营造调研。

11月24日至26日,将是本次进阶培训的第二阶段,9个小组将就这半个多月的调研,进行成果汇报。

泉州市旅游局局长、市古城办主任李伯群,曾在“古城社造”进阶培训的开幕仪式上表示,古城有很多街头巷尾的热心人士,也 就是所在地的“领头人”,他们对当地的人情世故了然于胸;要把这些人发掘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带动作用、统筹协调作用,从而带动更多人一起干,体现出“自下而上”的机制。9个小组的社造团队,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下到各个社区,到街头巷尾与“领头人”们做了一场场调研交流。

为了让读者们更具象地看懂什么是社区营造,读懂这81名进阶培训的学员,最近到底都在忙什么,我们特地采访了古城社区营造第9组,晒晒他们最近的调研工作,来给大家做分享。

每天走访老街巷 半月拜访20多人

“看侨光,呷远芳”,30年前,泉州人都知道这句话。讲的就是在侨光电影院看完电影,得再去远芳吃点心,这一趟行程才算完满。当年中山南路上的侨光电影院和远芳饭店,是老泉州最时髦的娱乐标配,更有人笑称:“谈恋爱,在侨光看完电影,得去吃一回远芳,再上百货店买条丝巾或手帕,成功几率更高。”

古城社区营造第9组,组长是临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少淋,组员里有临江街道和江南街道的基层干部,有中学老师,还有厦门的专业人士,大家在一番讨论后,将本次调研的落脚点,选在了溪亭社区,辖区内有中国十大历史名街——中山南路,这里有几代泉州人共同的记忆。

“当年,除了名噪一时的‘看侨光,呷远芳’,这附近还有热闹的南门百货、福人颐饭店,以及服装、布匹、手表、三用机等境外水货摊点,小巷挤得水泄不通。”陈少淋和组员们说着,那时泉州还流行“南门兜,挤烧包”的说法,可见当年中山南路的热闹景象。

半个多月来,组员们利用下班时间,一趟趟走访中山南路,拜访了街头巷尾20多位老居民、老师、学者,他们当中,有“泉州第一炮”陈日升、“刘胜裕总行”李佰佳、摄影家李惠兴、居民王奕增等,还到晋江档案馆、鲤城区档案馆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

这半个月来,组员们每天都会写工作日记,每周都要做工作计划,每拜访完一位热心人士,就写下当天的采访过程和心得,推送到公众号上。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