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化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这是继9月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后,德化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
绿意绕城 打造园林瓷都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7年国家园林县城”名单,德化榜上有名,这意味着德化县整体城市规划格局走在了全国前列,体现了城市综合实力。近年来,德化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县城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理念,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生态优先、注重实效,造改并举、建管并重”原则,加快推进城市绿化,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至2015年年底,德化建成绿地面积1032.2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123.7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9.7%、43.22%,污水处理率86.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59%,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为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处可见的陶瓷元素
瓷都夜景
瓷都绿道
驾云秋色
扩大绿量改善人居环境
城市绿化建设是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关键。对此,德化均衡布局、“软”“硬”兼顾、统筹推进,致力打造“林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瓷都。
加快城区绿化建设形成高品质生活空间
在瓷都大道道路两旁及隔离带上,一排排香樟树、竹柏、碧桃、日本红枫、十八学士茶花、榆树等特色植物,显现出不同层次、不同色调的风景;在中心城区浔北路、浔南路等主干道两旁,绿树成荫,四季常青。近年来,德化始终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思路,对老城区道路进行树种调整,对新建城区道路严格按要求配置绿化用地,先后实施北环路、南三环、浔北路西段等25.2公里道路绿化工程,对瓷都大道、浐溪、丁溪两岸、交通渠化岛等重要节点绿化提升,对湖前路、陶瓷街、浔北路等道路进行树种优化,定期对行道树进行造型修剪。2015年,瓷都大道被评为“泉州市十大最美道路”之一。截至目前,德化建成区主要道路总长度80.586公里,道路绿化普及率96.6%,道路绿地达标率64.1%,林荫路推广率65.3%。
此外,德化全面加快城区绿化建设,以公园、小游园、广场等为重点,积极落实借地绿化,坚持见缝插绿、拆违建绿、占地增绿,用于小绿地、小游园、小街景等建设,努力增加绿量,提高绿视率;先后完成了龙浔山公园、龙湖公园、凤池公园、唐寨山公园、凤池滨溪公园、城东月亮湾湿地公园等10个城市公园的建设和改造,建成水南山公园、浔北路西段等山体公园,投资额达6.2亿元的驾云亭公园二期建设顺利启动,相继建成了瓷都广场、梅园酒店旁、浔北路西段、城后路等7处街旁绿地绿景,形成高品质的城市绿色生活空间。
开展单位和居住区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绿视率
近年来,德化以开展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活动为载体,引导鼓励各单位加大庭院绿化投入力度,建成了一批个性突出、布局合理、艺术性强、设施完善的单位绿地,涌现出了德化县林业局、陶瓷博物馆、德化一中、龙鹏集团、畔山云海、百德畔山1号、嘉盛小区、阳光名城、阳光山庄等一批绿化先进单位和住宅小区。同时,积极发展墙体、廊架、围墙立体绿化,近年来共实施立体绿化面积50余处,有效提高了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
在加大对全县现有苗圃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德化鼓励和动员城郊农民、苗木生产大户、工商企业加快建设园林绿化苗圃生产基地,积极开展苗木新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目前,德化县共有育苗面积97.2公顷,先后引进了红叶李、黄金香柳、红榕、三角梅等一大批新品种,苗圃苗木品种达50多种。
整治环境撑大园林空间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居民生活更便利
近日,来往于路尾巷的居民惊喜地发现,封闭了近一个月的浔阳北路道路畅通了,以前的“羊肠小道”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拥有四车道,宽敞、平整的“康庄大道”。“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堵车而迟到了。”家住寨头新村的徐先生高兴地说。
路畅兴百业。德化实行“大城关”战略以来,对城区道路路面进行新建、翻建、升级改造。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德化相继建成南环路、北环路、浔北路西段等5条城市主次干道,打通龙湖路至津湖东路、南三环至科技园、北三环至县道349连接线等断头路,同时加快推进城关至盖德(火车站)市政大道、南三环车碓岭至新世盛路段等道路建设与改造,18.4公里的环城路已全线闭合,逐步形成了“三纵五横”的交通路网格局。
同时,德化不断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或改造污水管网58公里,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尾水排放标准由一级B提到一级A,污泥含水率从80%降至60%以下。新建或改造垃圾中转站16座、公厕34座,城区现有中转站27座、公厕79座。投入3.03亿元建设蒲坂高位水厂,完成竖井、综合楼、加药、加氯间及仓库封顶,环城主干管已全线闭合。
此外,大力实施人行道、污水、燃气、自来水等设施系列升级改造工程。近年来,新建和改造人行道5万多平方米、燃气中压管道52公里、DN100以上自来水管道82公里。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实施“点、线、面”相结合的高标准亮化工程,目前,城区路灯总数达15425盏,亮化率98.9%,城区路灯夜景智能监控终端总点数达366处。
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市容秩序有提升
入夜的德化,大街小巷,盏盏路灯明亮辉煌;各个游园广场上,景观灯、霓虹灯、彩灯与灯光喷泉,变幻着迷人的色彩,引人入胜;踱步在沿溪休闲步道上,两岸夜景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大美瓷城”的美丽画卷。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夜光环境和景观形象成为城市风貌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近年来,德化一方面强化考评管护,成立路灯夜景管理所、市政工程维护队、污水管网维护队、园林绿化管养队、公园广场管理队5支专职队伍,分责任片区对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全方位管护;组建城乡环境卫生考评中心,对城区公共厕所、中转站、公园(广场)、路灯夜景、道路等市政设施进行常态化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的工资绩效挂钩,严格兑现奖惩,使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实现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强化执法管理,严格实施“绿线”管理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关,持之以恒抓好市容市貌执法监察,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实施数字化管理,利用无人机遥感等对城市各类绿地实施监管,严肃查处侵占城市绿地、损坏花草等绿化设施行为,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
2014年以来,全县共查处违法建设65万多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物63万平方米,清洗城市“牛皮癣”小广告21万处,拆除过街条幅、破旧横幅3788条,清理占道经营、店外店、流动摊点、马路市场12.9万余处,拆除不规范户外广告2万多平方米。实施城区临时占道泊车和公共停车场收费管理,强化道路挖掘审批和施工车辆管理,改善车辆乱停放现象,确保了市容秩序规范有序。
深挖文脉彰显城市个性
“没有文化的园林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德化按照“山为城之源、水为城之美、绿为城之裳、文为城之魂”的理念,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以乡土树种、花卉为主的园林植物本身的文化元素,融入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丰富园林绿化的素材,增加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一座山清水秀、文化自然相辉映的精美之城。
显山秀水 突出瓷都特色
按照拆房显山、拆违建绿原则,德化拆除建筑18万多平方米,搬迁企业26家、商铺153家、居民1300多户,还绿于民,还路于民,还公共空间于民,完成驾云亭公园一期、凤池滨溪公园等建设;顺利启动投资6.2亿元的驾云亭公园二期建设,共需拆除房屋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成后可新增公园绿地7万多平方米;充分利用小山包、小山头,建成水南山公园、缨溪公园、浔北路西段等山体公园,逐步形成“青山环绕、碧水串城、绿园缀城”的瓷都特色风貌。
同时,德化投入2.34亿元,开展河道截污清淤,建设凤池、宝美、龙湖、城东月亮湾、浔北路西段等滨河带状绿地;投入5740万元,完善绿道系统建设,将公园、绿地、广场、街区等有机串联在一起,形成四通八达、生机盎然的城市“绿色动脉”。目前,城区现已建成绿道59.9公里。其中,浐溪、丁溪沿溪两岸绿道23.9公里,驾云亭公园山地绿道3.1公里;投入400万元,对浐溪、丁溪两岸进行垂直绿化,安置花箱4000余个,种植三角梅、常春藤4.3万株;建设生态护坡15.95公里,沿防洪堤建设多处河滩公园,保证水体岸线自然化,达到“水清、河畅、岸绿、安全、生态”的效果,打造“会呼吸的河道”。
融入文化 提升城市内涵
起于英山水尾终至瓷都广场、由“名扬四海”“瓷都风采”“瓷艺岁月”多个模块构成的总长4.7公里的陶瓷文化长廊及文化墙,向游客展示了一条历史轴线由古至今、陶瓷技艺由古典到现代的恢宏画卷。今年,德化进一步做细做足,对4.8万平方米的陶瓷文化长廊进行景观提升,种植银杏800棵、鸡爪槭1300棵、花石榴300棵、茶梅180棵等,种植银姬小蜡、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栀子花等灌木40万株,使陶瓷小品与绿地景观相映成趣,让外地游客一步入德化,第一眼就能充分感受千年瓷都的风采和神韵。
在园林建设中,德化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彰显每块绿地不同特色,如凤池公园以廉政文化为主题,龙湖公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在观音岐公园建设中,拟将对历代采矿留下的古坑道、古车碓等文化遗产进行修复、重现,同时融入陶瓷文化雕塑小品等,再现陶瓷技艺流程,打造成瓷土矿遗址公园。(记者 许文龙 通讯员 吴朝烨 林婉清 王双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