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商铺经营“有疏有堵” 细化四大业态发展方向

泉州晚报

引导泉州味文化味业态在古城生根发芽

西街商铺经营“有疏有堵”

记者从泉州古城办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古城文化旅游形象,《泉州西街(钟楼至新华路)经营业态管理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炉,详细列出经营项目清单,细化扶持鼓励、倡导鼓励的经营项目和不鼓励、不倡导的经营项目,并将根据西街业态发展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方案》自公布之日起试行1年。□记者 殷斯麒

通过出台鼓励措施,今后西街将精心培育发展合适业态。(资料图片)

现状 250多家商铺以零售餐饮为主

西街作为泉州古城街区较完整的历史遗存,是古泉州繁盛的经贸商圈代表。据统计,西街(钟楼至新华路段)全长800多米,共有商铺(包括沿街自住房及其他用途房屋)250多家(户)。

西街经营业态以零售和餐饮为主,其他为自住房、金融通讯便民服务等。零售包括时装鞋服、食杂百货、香烛佛具、地方特色食品、鞋业、钟表等;餐饮则以休闲饮品、部分老字号小吃为主。

精心培育发展合适业态,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是打造古城3.0的目标。据介绍,西街东段试行限行以后,游客逐渐增多,业态升级需求迫切。目前街区业态也在市场氛围下进行了一些有机更新,不少文创旅游业态入驻,不合适的业态逐渐淘汰。泉州古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业态鼓励措施,引导具有泉州地方特色、有古城文化底蕴的业态在古城生根发芽、良性健康发展。下一步还将结合社区营造,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古城的保护和发展中来。”

方案 细化四大业态发展方向

根据《方案》,扶持鼓励经营项目5项,包括销售泉州特色文化创意商品,依法经营的实体书店,从事地方特色小吃,古城特色产品的零售经营,泉州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人开馆授艺等。

倡导鼓励经营项目9项,包括特色服饰的加工、制作、经营,地方特色产品、工艺品的零售经营和DIY体验,旅行社散客接待、旅游咨询服务、景区门票销售,茶具及配套零售,民俗宗教用品、素食经营零售,文具、邮品、明信片,休闲饮品店,老字号传统名中药,民宿、家庭式旅馆。

不鼓励经营项目4项,包括现代服饰、床上用品制作销售,化妆品,酒吧、酒店,珠宝、玉石、玉器、蜜蜡、琥珀、玉饰品等。

不倡导经营项目15项,包括明火烧烤,歌舞厅,网吧,电子玩具,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游戏厅,现代家具,洗涤、蜡染加工,桑拿按摩、美容美发、美甲、文身制作,现代建筑材料,婚介所,与西街传统商业文化和风貌不符的经营项目,存在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经营项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经营和销售的商品等。

部门 适时开展联合执法

根据《方案》,各部门将通力合作,做好解释、劝导、宣传等工作,并适时开展联合执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力促西街业态管理达到新水准。

工商部门优先考虑扶持符合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的经营项目,加强西街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积极引导老字号注册商标,加强老字号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质监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西街查处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街区内食品药品经营单位,特别是食品类旅游伴手礼、地方特色小吃等重点对象的 监督管理。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实施问题产品召回和处置制度。

商务部门鼓励和支持西街老字号商户的经营,支持老字号传承和创新传统技艺,加强对老字号商铺的引导规范。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鼓励扶持地方书店、旅游文创产品等的经营;组织、协调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街的传承、展示工作。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对西街店铺户外广告牌、占道经营等的管理;做好沿街市容市貌的维护整治。

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对西街消防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督促和指导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定期对经营人员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旅游部门加强引导泉州旅游文创产品、泉州伴手礼的研发、生产、销售、推广;将西街纳入泉州市旅游线路予以推广;进一步规范西街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