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示馆10月1日正式开放(图)

东南早报

众多“压箱底”文物首次展出

泉州网9月29日讯(记者 张素萍 吴嘉晓 文/图)你知道宋元时期泉州城是如何“迎番货”的吗?宋代泉州出口和进口的商品货物都有哪些?后渚港发掘出土的宋代古船剖面长啥样?……这些疑问,在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体楼一楼的“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示馆里,你都可以找到答案。10月1日,作为“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总展馆,“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示馆将正式开门迎客。昨日记者抢先探营获悉,为了更好地展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历史,呈现珍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海交馆诸多“压箱底”的宝物首次对外展出。

“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示馆

“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示馆

立体装置让展览“活”起来

“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示馆分为“向海而生”“东方大港”“多元荟萃”“守护遗产”四部分。与以往的展馆最大的不同在于,现场多媒体场景和立体装置多达十余处,展陈方式更先进更立体也更有趣了。

第一部分“向海而生”,在投影墙面上,一个个字符跳动浮现,“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五首不同的诗词勾勒出泉州“环城遍植刺桐红”的美景。耳边传来袅袅南音,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让人仿佛回到古刺桐。

移步第二部分“东方大港”,展厅中央一组微缩立体雕塑引人注目。“雕塑再现了宋元时期泉州‘迎番货’的历史场景,当时外国商船停靠在码头,他们会抬着外国女郎以及装满象牙、珊瑚、玛瑙等番货沿途展示。”泉州海交馆陈列宣教部陈主任说。

组画重现“繁华光之城”

整个展示馆注重细节的严谨性,很多看似不起眼的陈列,背后实则耗费了工作人员颇多心血。

在第二部分墙壁上,有一组通过光和剪贴画形式展示马可·波罗《光明之城》笔下泉州的早上、中午和黄昏,即繁华光之城。“这些画作花了不少精力和心血,都是我们先写好脚本,再请画师画出来的。”陈主任说。

而在“涨海声中万国商”大型多媒体墙体旁,一处看似不经意的装置里却暗藏玄机,“这些货箱叠放看似随意,其实它展示了泉州宋代古船剖面,以及当时货物是如何码放、里面装有什么货物。”据介绍,海交馆在专家论文、宋代古船三维扫描、船工反复考证的三方论证下,还原了古船剖面和货物码放。此外,展厅中还有不少互动游戏,可供观众了解航海航语、航海测深锤等趣味知识。

“压箱底”文物首次展出

新石器时代陶罐和铜铃、宋代酱釉扁瓶、宋代绿釉三足炉、宋代磁灶窑青釉褐彩鱼纹大盆、元代德化窑白釉高足杯、元大德五年盛柔善墓志拓片、明代何朝春披座观音、明代王弼关羽泥塑像……展示馆内的文物门类众多,数量也不少。

“展示馆陈列的文物,有一部分是海交馆‘压箱底’的宝贝,而且很多是首次展出。”陈主任介绍,何朝春的观音像,还有与何朝春齐名的王弼的关羽泥塑像,以及一些平时很少展出的龙泉窑瓷器,如今都将迎客展出。

据悉,“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展示馆将于10月1日正式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8:30-17:00(周一闭馆)。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