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9月21日讯(记者 陈紫玄 文/图)一个农民的身份,一台旧电脑,翻旧了的《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一腔热情,零基础学拼音,再花5年自创闽南语特殊注音,换来一本散着墨香的《闽南俗语教学》。这本62万字的书里,共收录了3600多条俗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将于10月在南安首发面市。
这是南安66岁励志爷爷黄印级的故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注闽南语参考发音:xiè gài hua ní duà,ggua xniū ki(kìr)knua knu)一听爷爷会用闽南语念时髦的网络用语,一旁的孙女和同学边学边笑。
原来,“活到老,学到老”是这样的。
推广闽南语 2年编撰《闽南话俗语》
“三个指头仔拈田螺——稳当”、“一样米饲百样人”……这些闽南人耳熟能详的俗语,用闽南语怎么读才准确?如何才能让没有闽南语基础的人短时间学会闽南语?7年前,黄印级这样问自己,7年后,他有了答案。
前天,记者来到南安东田镇蓝溪村黄印级的家。听说记者同事不会闽南语,老黄忙翻着《闽南俗语教学》里的拼音标注教闽南语发音,五六分钟后,见来者发出纯正的闽南语音调,老黄乐开了花。
“当时有一些外地朋友想学闽南语,我却不知道怎么教会他们,而闽南地区的不少孩子也已经说不好闽南话了。”7年前的一些经历,让老黄萌发了将日常用语整理成册,并寻找方法对闽南话加以标注的想法。说做就做,老黄很快行动起来,向身边的朋友征集俗语,向儿子学习电脑打字和汉语拼音,散步时偶尔听到的闽南语俗语,也会让他很快记录在本子上……两年后,2012年,他编撰的《闽南话俗语》被评为南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零基础学拼音 五年自创闽南语拼音注音
但老黄并未满足,这之后就把重心放在闽南语发音上。“我以前也没接触过拼音,但知道所有汉字都能用拼音标注,闽南语应该也可以吧。”老黄说,当时这种想法却被很多人否定了,“汉语拼音给普通话1300个左右音节的字词注音,而闽南话有2400个左右的音节,比普通话多了近一倍,而且闽南话保留了很多古代的特点,绝大多数音节读音跟普通话不同,特别是闽南话有多达40个以上的鼻化韵母和入声韵母,是很难用普通话的汉语拼音方案来注音的。”
五年时间里,为了用拼音字母给每个闽南语发音标注,老黄基本日夜无休,“每个发音都要反复推敲、注解、释义,有时候在床上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哪个词这样发音更好,我也会爬起来打开电脑记下来。”为此,也落下了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