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核心区正在崛起。戴艺 刘益清 摄
泉州西湖 刘益清 摄
□中共泉州市委书记 郑新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五年来,泉州市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深入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部署,全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自觉担当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致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习总书记指出,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深深认识到,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党委书记抓党建是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第一责任。把握“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的具体要求,把省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五抓五看”的要求融入日常工作、融入干部教育管理各个环节。进一步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树牢“四个意识”,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经常性谈心谈话、支部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9项制度,开展“承诺、践诺、评诺”,推动《准则》《条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两个责任”,突出标本兼治,贯彻“五抓五看”要求,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旗帜鲜明配合上级纪委开展工作、调查处理巡视交办件和本级执纪审查,用好“四种形态”,深挖细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隐形变种等顶风违纪问题,进村入户开展“反腐门诊”,从严查处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实现市县党委巡察工作全覆盖、市县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开展“点赞和美泉州”家风家规家训征集和展播活动,步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积极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把党建工作作为硬指标、硬任务,创新探索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近两年市县两级实施项目421个,涌现出“党建+精准脱贫”、园区非公党建、城市新型社区党建等亮点。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深入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活动。推行一线考察干部,出台激励干部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8条措施,细化具体的干部“能下”标准,干部正向激励、反向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五个泉州”建设
习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是指挥棒、红绿灯。面对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胶着状态,我们坚定信心、突围攻坚,把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与落实习总书记当年总结“晋江经验”概括的“6个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5个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现代化泉州建设。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647亿元、制造业规模达1.27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70亿元,五年来分别累计增长84%、127%和9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累计增长75%、86%,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3.6∶61.5∶34.9调整为3∶58.5∶38.5;城镇化率达64.5%,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市等荣誉。
1.建设创新泉州,激发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习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我们充分发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金改区”、“民综改革试点”等协同效应,突出解决“人才技术历史积累不足”“创新要素与老机制结合不起来”的问题。着力激发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本身的创新,实施“大院大所”“一县一平台”计划,建设“公办专营、民办公助、企办补贴”新型研发机构,启动“人才港湾计划”,推动成立32家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26亿元,引进中科院泉州装备所、石墨烯研究院等36家高端平台,1000多名高端人才在泉安心创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多链耦合的创新生态初步形成。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41.7%的权力事项,取消1139个审批事项,4820项服务审批“最多跑一趟”,清理规范行政审批申报、商事制度改革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深化工商登记改革,推行集群注册、电子证照共享平台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措施,市场主体突破62万户,较2014年改革前翻一番。
2.建设智造泉州,构筑结构更优的现代产业版图。致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开展智能制造、质量品牌和服务型制造三大行动,力促形成传统、重化、高新三足鼎立的制造业新格局。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组织企业家“讲师团”“传帮带”实战型研修,全面推进全国数控一代示范应用,广泛推广“机器换工”、石墨烯应用、可穿戴设备,以及线上线下融合、“泉州购”“泛家居”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全国“数控一代”现场会在泉州召开,规上企业数控化应用面达40%,国产设备替代降低成本50%,装备制造产值达1432亿元。加快扩充重化产业规模,促进联合石化、中化两大“油头”和泉港、泉惠两大园区龙头项目落地和产业链延伸,总投资325亿元的中化乙烯落地建设,去年石化产值1800亿元。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晋华集成电路、矽品封装测试等项目为龙头,深化与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合作,建设“芯谷”高新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突破1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231亿元。深耕制造业主辅分离,加快现代物流、电商、工业设计等11个行业发展,培育“泉州购”“一达通”“一品嘉”“跨境通”等第三方、第四方平台,超90%规上企业涉足电商,获批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3.建设海丝泉州,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我们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实施十大行动计划,被确定为14个战略支点城市和重点布局的15个沿海城市港口之一,泉州出口加工区获批综合保税区,连接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基础性项目——兴泉铁路今年3月全线开工。认真履行文化外交使命,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两度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展览,承办亚洲艺术节、海丝国际艺术节、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等。启动建设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为华侨华人提供姓氏族谱查询、寻根谒祖、宗亲联谊、社团交流等服务。自觉传承海丝文脉,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今年获批以海丝和古城为特色的城市“双修”国家试点,去年“海丝游”“古城游”接待游客分别同比增长14.3%、16.1%。积极推动合适产能“走出去”,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秘书处落户泉州,去年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贸易总额超820亿元,占全市贸易总量的50%,民营企业赴境外投资增长283.9%。
4.建设美丽泉州,让良好生态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我们牢记习总书记“山清水秀是福建最大的资源和资产,也是福建最宝贵的形象和品牌”的嘱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动融入全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开展环保设施与能力建设大会战,加大下游补偿上游的生态补偿力度,对水资源实施“红黄蓝”分区管控等。构建万里安全生态水系,有效推动永春桃溪流域、南安“两江一湾”综合整治、水库“七库连通”等工程,有效带动水资源保护利用、城乡景观营造、土地整理开发等。落实“河长制”,开展小流域“赛水质”、跨境流域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治理三年行动等,根本解决“毛细血管”阻塞、河道淤积等问题。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投入130亿元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培育6个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10多个全国特色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村、19个中国传统村落。
5.建设幸福泉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优先、兜牢底线、共建共享,五年来新增中小学学位9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7.5万个、医疗机构床位1.1万张,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人群全覆盖。以绣花功夫抓好精准脱贫,采取干部挂钩、壮大村集体经济、跨村联帮带、低保标准与扶贫线“两线合一”等措施,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百会扶百村、百侨助百村“三百工程”,帮助12.6万人脱贫。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晋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批示,开展晋江“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石狮“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等改革,全市发放居住证380万张,92.2%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开展泉州“XIN行动”,在抓好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基础上,深入解决历史遗留、涉及多部门多地区、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的民生欠账,集中突破市区防洪排涝、集贸市场提升改造、便民服务提升等10个专项。今年8月,我们召开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研究部署教育舒心、卫生与健康暖心、养老贴心、民生基础设施安心“四心工程”,最大限度加快补齐社会事业短板。
三、深入学习贯彻“7·26”重要讲话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泉州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就在于深入落实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部署。近段时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深刻认识到,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们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时时、事事、处处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推动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我们将把学习成效体现到推动中心工作上,强化问题导向,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对广大干部既严要求又给事业舞台,进一步提振责任担当、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奋力推进“五个泉州”建设,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泉州印象
福建日报9月20日讯(记者 刘益清)
久居泉州,不免以新闻眼观察这座姿态万千的古府新市。也不免有人问:这座城市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是挺费劲的,模仿当下流行的思维,我想起三个简单而颇有份量的关键词:实力、活力、魅力。
说起实力,泉州的经济总量占福建约四分之一,已连续18年领先全省,去年地区生产总值更达到6610亿元,目前拥有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超过百家,比福建其他城市上市公司之总和还多,泉州摘取的中国驰名商标150多枚,泉州品牌风靡国内外,被誉为中国品牌城市。泉商勇闯天下,在省外的人员规模庞大,他们创造的产值、经营额,不亚于本土的经济总量,所以有人估计,泉州民间资本多达几千亿元,是中国经济发展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正因为实力不凡,又始终专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泉州成功度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恒安、安踏、九牧、达利、盼盼等一大批龙头公司、上市企业,还化危为机,实现新的跨越,凝聚、夯实了更加强大的发展实力。进入经济新常态后,泉州政企持续形成合力,转变发展方式,在调整、蓄势、创新中,加快转型的步伐,泉州市、县两级党政领导纷纷出击,强力招大商,吸引大项目,几年来,一批又一批投资额大、影响长远、带动力强的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项目铿锵落地,为泉州新一轮发展积蓄起满满的新能量。
泉州的活力,体现在这座城市乃至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民营企业是泉州最具活力的群体,占泉州企业总数九成以上,分布在泉州城乡各地。在中国大多地方,企业总部或制造基地选择在中心城市,至少在城市边缘,而草根出身的泉州民企,特别是最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几乎都在乡村,如恒安总部,在晋江安海古镇,浔兴坐落在晋江市深沪镇,九牧在南安市仑仓镇,石材业的龙头老大大多在南安市水头镇;石雕名企基本在惠东;鞋服企业遍布石狮、晋江农村……这种布局,很大程度上形成一县或一乡一品的生产力分配,推动产业链完整配套,有效促进泉州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也减轻了城市的压力。泉州的这种产业布局,以及民间资本的偏好实体,专注实体,也使得泉州的楼价一直以来相对低于周边城市,对年轻创业者保持较大吸引力,成为一个理想的创业洼地。近年来,泉州领SHOW天地、源和1916、洪山创意园等一批创客空间、创意产业园蓬勃兴起,人气热度持续高企,正是这座城市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生动缩影。
作为一座特色鲜明的魅力城市,泉州叠加了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起点、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国家级金改区、中国制造2025唯一试点、全国最大侨乡、台湾汉族同胞最主要祖籍地等招牌与荣誉。1000多年来,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外国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形成开放包容、多元文明共存的独特城市气质,中国文化界流行一句话: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这说明,悠久灿烂的泉州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仍活态保存在百姓生活中,得到极具活力的传承和发展。南音、提线木偶、水密隔舱制作技艺,覆盖了3项世界非遗,在全国都颇为罕见,也是泉州独特魅力的有力见证。
政企互动,文化多元,开放共赢,造就泉州创造力长盛不衰、品牌影响力遍及海内外、经济持续稳健、社会和谐、民生幸福的良好局面,这是尤为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