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平自建的仿闽南传统风格大厝
当下的数字时代,屏幕阅读正在逐渐取代纸质阅读的地位,而在晋江安海镇,村民朱永平自建仿古大厝,收藏万本古籍,想着能够修复藏书、扫描供人研究学习,尽自己的绵力,做文化的守护者。
仿古大厝藏书万本 文化基因渗透其中
朱先生的这座两层仿古大厝,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在村庄里众多的混凝土砖石结构民房中,显得醒目美观。从事装潢行业的朱先生,独爱闽南传统风格,6年前从设计到施工,都亲自操刀。在他看来,传统古厝渗透了文化基因,舒适耐久居住。
旧时的服装书籍
朱永平收藏了上万本书,涵盖医学、佛学、养生、文物、地理等类别。
大厝古朴典雅,宫灯悬梁,左右边房藤编提篮、捧篮内,都装着朱先生的藏书,总数达上万本,古籍占了很大一部分。如《赵注孙子》一书是南宋初南下泉州的赵宋宗室的后裔赵本学所著,记录着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智慧武学的源流。赵本学是俞大猷的老师,著名理学家、军事理论家,他钻研军事治学道路,《赵注孙子》十三篇,论解精到。
此外,38本宣纸线装《故宫书画集》,于上世纪30年代出版,共印刷清宫珍藏唐、宋、元、明、清精品字画近千幅,从中可品鉴中国绘画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