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内坑镇霞美畲族村探索民族文化传承新方法(图)

泉州晚报

民族文化墙上画 课间跳起竹竿舞

晋江内坑镇霞美畲族村探索民族文化传承新方法

泉州网9月1日讯(记者 吴水保 吴嘉晓 文/图)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下来,一直是不少地区探究的课题。晋江内坑镇霞美畲族村就采取了将民族文化画上墙的方法,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记录着畲族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以畲族文化为主题的绘画墙

以畲族文化为主题的绘画墙

风土人情绘上墙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霞美畲族村,笔直的村道一侧,总长250米的壁画沿路旁排开。壁画中,畲族群众的民族服饰、日常生活场景,畲族特色的民居、廊桥、农具,畲族独特的图腾凤凰等都一一展现出来。色彩鲜艳明快,人物景色层次分明,富有吸引力。

该村村委会副主任钟景岳介绍,今年6月份开始,村里就聘请绘画师傅,把畲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以壁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是希望把这些创意壁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最美畲族文化村,也让村民更好地了解畲族的来源和文化风貌。近期,壁画前的村道边将铺设1米多宽的步行广场砖,结合墙画,将成为霞美畲族村的又一道风景线。

孩子学跳竹竿舞

获评晋江市级示范“美丽乡村”后,霞美畲族村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结合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将畲族内涵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带进课堂。”霞美畲族小学林校长告诉记者。

走进该校,教学楼前竖立着孔子、鲁迅、爱迪生等教育家或科学家的塑像,而班级教室门上则绘满整幅畲族民族风情图画。林校长介绍,如今该校还保留着高年级学生穿畲族服饰上课的传统;每年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又称“乌饭节”,学校组织学生炊制乌饭,在课间分享。

上课期间的课间操,则由100多名学生集体学跳竹竿舞,已经坚持了3年,既能强身健体,又富有民族特色,孩子们也都很喜欢在竹竿敲击声中跳起舞来。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