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德济门遗址广场增设休闲座椅 景观变更美(图)

东南早报

德济门遗址广场增设休闲座椅,景观变更美

广场怀古休闲 市民其乐融融

德济门遗址广场成为市民休闲怀古好去处

坐在不锈钢吧台椅上乘凉话家常,身侧的景观地灯,星星点点照亮古城的夜;身旁是泉州古城南城门德济门遗址,耳边传来袅袅南音,让人仿若回到宋元时期“泉南番坊”;不远处,三五孩童嬉戏玩闹,大妈们跳起了广场舞……

这是近一个月来,德济门遗址广场常见的风景。广场活动空间增大以后,每当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老街坊们便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来到德济门遗址广场怀古休闲,他们或散步或歌唱或跳舞,当然也有静坐遐思者。在这里,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融合,人们在感受古城古迹魅力之余,也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

■记者 张素萍 吴嘉晓 文/图

宜古宜今 领略千年文化遗韵

隔着一条天后路,德济门遗址与泉州天后宫比邻相望,二者皆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遗产点。

建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的德济门为泉州古城南城门,是古刺桐城最繁华的地方,历史上番舶客航聚集之处。作为宋元泉州古城七座城门中唯一保留下来并经科学考古清理的城门遗址,是古刺桐城的象征。遗址曾出土十几方不同宗教的石刻,见证了泉州海外贸易的繁华、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

一路之隔的天后宫,奉祀的是海神妈祖。这座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 年)的宫庙,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建筑艺术高超,是海内外众多天后庙宇的建筑范本。

如今,随着德济门遗址与天后宫、天后路连片成景,走在天后路上,大小不等的长条形、方形和不规则石板,还有大量老旧建筑构件,让人依稀回到宋元时期繁华的“泉南番坊”,彼时船舶来货和外销产品通过德济门,源源不断地输送或运出泉州城。

宜居家园 怀古休闲乐享生活

宋元时期,古城南城门每日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天后宫香火鼎盛。

几百年过去,德济门遗址广场依然人流如潮,这里活动空间大,景观美,成为市民怀古、休闲的好去处。

26日晚8时,记者来到德济门遗址广场。天后宫正对面、德济门遗址栏杆旁,十几个老年人坐成一排唱着南音,更多的是摇着扇子纳凉听曲的。来自伍堡的黄作成负责拉二胡,他说,如今的德济门遗址广场活动场所大了,他们歌唱队就搬来广场,大伙唱唱南音、戏曲选段或闽南语歌曲。

“广场宽阔干净,还增加了一些供人休息的座椅,很不错!”今年80多岁的庄雪惠家住万寿路,作为菲律宾老华侨,她在城南住了70多年,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切,“绿化多了,景观美了,环境变好了,我每个晚上都会搬把椅子到广场上乘凉!”不远处还有两支舞蹈队,一支广场舞、一支交际舞,大伙跳舞既运动健身,又联络感情。

“呵护历史文化,不仅是让游客们领略古城文化精髓,还要让身处其中的居民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泉州文化部门相关人士说,如今市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愈发强烈,而有了人,文化才有根,城市才有魂。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