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整洁、功能齐全、干净无异味……说起中心城区公厕的面貌变化,许多市民纷纷点赞。记者从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了解到,一段时间来,中心城区公厕的整体考评成绩不错,每个月99分以上的公厕都有好几座。可喜变化的背后,是泉州市近年来在公厕软、硬件方面的提升。
两个月前,丰泽区刚完成40座社区公厕的升级改造。这些公厕均位于东海、北峰、清源等街道的城乡接合部,原由社区自行管理,由于设施落后、老化,经费无保障,卫生面貌不佳。丰泽区一举投入改造经费375万元,按照国家二类公厕标准,对40座社区公厕进行集中提升改造。针对老旧公厕普遍存在的布局不合理、通风采光差、功能不齐全、内部环境脏乱差等系列问题,以文明、卫生、适用、方便、节水、防臭、通风等功能为基本出发点进行改造。改造后,社区公厕形象有了很大改观,周边环境也改善不少。
近年来,泉州的公厕软硬件设施均有很大提升,新建公厕让人眼前一亮。图为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里的公厕。(陈淑华 摄)
记者走访看到,刚完成提升改造的东海街道宝山社区津宝路公厕,内外墙装修一新,厕所里配备有感应水龙头、灭蝇灯、休息座椅、残疾人专用蹲位等设施,内墙壁上醒目张贴着公厕管理制度和保洁检查公示牌。厕所整体亮堂、整洁,几乎闻不到异味。
2011年起,我市启动“公厕革命”。在市级财政的补助下,全市各县(市、区)纷纷对建设年限长、设施落后的公厕,分期分批进行提升改造或重建。目前,中心城区共有494座公厕,按市区人口计算,每万人拥有4.1座公厕,基本达到省政府要求的“城区每万人有3—4座公厕,所有城市、县城步行10—1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简易厕所、步行2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标准公厕”的标准。
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从细节入手,通过常态化的不定期抽评,促使公厕环境向好向优。2011年以来,该中心每个月利用日常、夜间、周末等三个时间段,对公厕环境卫生进行明察暗访。为确保考评的覆盖面,每个月抽评公厕数量近80座。
长期以来,我市中心市区公厕管理部门多头,由于经费投入不一,造成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不平衡。为提高市民满意度,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提升和规范城市公厕管理水平”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继2016年鲤城区、丰泽区148座社区公厕纳入区级管理后,今年两区剩余的160座社区公厕也将纳入区级管理,由市、区两级财政统筹安排运行费用,实现“专人负责设施养护和卫生保洁”。
“社区公厕全部移交区级管理后,无疑将进一步改善城市公厕整体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记者陈淑华 通讯员苏国文 熊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