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究竟是什么人?不是记者,却以记者自称
自以为编造的假新闻骗了真记者,张华有些骄傲。“现在管得严,以前为了炒作,我们假新闻做得飞起”。实际上,张华并不是记者,没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记者证,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文章中以“记者”自称,并编撰出一系列子虚乌有的“新闻”。
张华告诉记者,这套假新闻的写作方法,是他在短短7个月内学到的,凭借专业“新闻写作能力”,他迅速成为小有名气的高级写手。“真相当然重要,但是比真相更重要的是,这个真相能够给你带来多少钱?”他说。
编造一系列假新闻成“高级写手”:自学新闻教材写假新闻
张华今年27岁,自称毕业于某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曾以算命、看风水为生,一个月收入不过千元。后来,他加入一家“文学社”。
“最开始我做人事专员,一个月两三千块,别人看我比较爱写美文,让我去试试写软文。”张华说,开始写时,客户嘲笑他不专业,这让他深感自尊受挫,开始疯狂学习新闻教材,如《新闻写作教程》,正是这本书让他成为自媒体中的“佼佼者”。
张华说,他还疯狂阅读《新闻学概论》《心理学导论》《阿米巴经营模式》等新闻学、心理学和企业管理学、经济学、博弈论书籍,对其中的专业术语融会贯通,熟悉掌握。半个月后,他的文章开始变了,出现大量客户看不懂的“专业术语”。
“我更爱说新闻是逻辑学,倒金字塔模式证明,标题大于导语,大于架构,大于主体。”张华说,新闻最重要的是引起人们关注,制造“恐惧感”进而达到消费引流的目的,而不是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传统媒体以追求真相为价值取向,“真相当然重要,但是比真相更重要的是,这个真相能够给你带来多少钱?”
被发现造假也不怕:“换个笔名东山再起”
大量“专业术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格调”,张华的客户纷至沓来,收入逐月递增。他说,一个月后,他的月薪从3000元涨到5000元,再涨到1万、2.1万,7个月后达到3万。同时,他也一跃成为该“文学社”的副社长。
“到后来,客户已没有和我对话的资本了,你都不懂里面的术语,你好意思说我写得不好?”张华说,但凡有客户提出异议,他就先从网上扔一堆专业术语过去,把对方“砸”懵,再告诉客户“不接这一单了”。
去年11月,他被鸿栩国际借调到国际新闻部,任“新闻部部长”,拿固定工资8000元/月,加上“文学社”的收入,月收入依然过万。“鸿栩国际把我借调过来,想把国际新闻部作为一个单独事业部打造,承接软文新闻写作业务,同时负责推广公司的一些品牌。”张华说,他主职写“新闻”,还参与公司的一些营销策划。
张华说,即便被发现造假,不过被封账号、罚款等。“被封账号换个笔名东山再起,一点都不影响,但确实存在风险,不太敢拿企业品牌来赌。”
这样炮制假新闻:收费100元一篇 一天可写9篇
到现在,张华已入行两年,许多客户慕名而来,其中大部分是微商品牌。张华说,客户中也不乏某些知名品牌,“消费者在哪里都可以做到‘新闻’的关键词优化,干嘛要花大价钱找权威方(正规媒体)?”
张华透露,以前还在‘文学社’时,接单有两种套餐,一种300元,一种600元,他负责写‘新闻’。第一种套餐每写一篇他拿100元,第二种拿200元,发布渠道包括今日头条、百度号、搜狐号、百度新闻源(即百度资讯)等几十种资讯渠道。业务量最大时,他一天可以写9篇,每篇写作不超过1小时。
张华说,有的客户喜欢看起来明显有商业推广味道的,有的喜欢一句带过的。写“新闻”和发布“新闻”的价格一般是几十元,但他属于“高级别写手”,一般收费100元一篇,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点到为止,因为你说得越多破绽越多。”
张华说,他写过阅读量几千万的“新闻”,如某些二三线明星的推广文,也写过只有几个阅读量的“新闻”。“客户一般不太在乎流量,只要能上“新闻”他们就很开心了,就有优越感。”不过他明显感觉到,客户这种上“新闻”的优越感正在明显递减,就是所谓“边际效应”。
“当进入‘媒体’的人越来越多,只要花很小的成本就能上‘新闻’,那还有什么优越感?”张华说,2014年到2016年是他们的黄金时期,现在国家加强了对虚假信息的监管,有好多号都被封号并罚款,一般罚款几百元。“以前为了炒作,我们假新闻做得飞起,现在不敢了。”张华说,由于对虚假信息监管日趋严密,他的收入也锐减。
写假新闻“经验”:关键地方要模糊,还要“合理想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华甚至还讲述了一些自己编撰假新闻的“经验”:“写假新闻最忌讳模糊,越清晰越没有破绽,只要在关键地方模糊就好,加点场景化的东西,配点数据,真实性比真新闻还高。”
张华说,数据加场景化描写是假新闻的核心。以假新闻《成都一青年宅家10年》为例,他本人就住在南城都汇小区,地址信手拈来,写清楚了地址但在关键地方模糊处理,“譬如写了小区名字,写了3栋,但到底在3栋哪间房号,不能透露;写了心理咨询师,但是不会写名字,也不会写哪个医院的精神科医生。”
“光有场景肯定不行,还要有数据,区域计步器提供了数据支撑,我精确到个位数,你说真不真?”张华说,为了假新闻看起来更真,还配了一张“概念图片”。
张华说,还得“合理想象”:一个宅了10年饮食不规律的青年,肠胃肯定有问题,但是不能有大毛病,因此编造了“肠胃炎和痔疮”。如此一来,读者很难不好奇,从而达到关注进而消费引流的目的。“而其中的记者身份,不过是编造假新闻的惯用手法。”
专家:自媒体造假将损害媒体公信力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张小元认为,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新闻机构和记者发布文章都需要资质,并有相应监管,但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自称是记者,导致这套监管机制失效,某些自媒体人以此利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达到推广产品和企业的目的。“这是被某些自媒体或者企业钻了空子,没有哪个法律说一个公司不可以成立国际新闻部。”张小元认为,软文和新闻有着明显的界限区分,软文推广的是产品和企业,而新闻是发生的事实,具有客观立场,这种推广产品和企业的文章以新闻甚至假新闻的形式发布,利用读者对记者和媒体信任度,降低了读者对文章的警惕性。大量自媒体造假,将会降低受众对新闻界的信任感,损害媒体公信力,扰乱社会秩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商部门应该加强对发布平台的监管,对所有发布信息的人员和企业予以实名制登记。”
律师:发布虚假新闻内容涉及虚假宣传涉嫌违法
任意在网上编撰、发布虚假新闻,是否涉嫌违法?对此,蓝鹏(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小虎认为,冒充记者发布虚假新闻,所发布内容涉及虚假宣传,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购买产品,违反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搜狐等平台不对发布信息的人实名登记审核,仅发布免责声明,不能免除他们的监管责任,如果给人造成伤害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对发布的虚假信息应该予以删除。”
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蒋健表示:“像这类发布假新闻的,如果反复发布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虚假广告罪。”
(成都商报 钟美兰、戴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