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交通史专家王连茂多年来致力研究和保护泉州海丝文化

泉州晚报

海外交通史专家王连茂多年来致力研究和保护泉州海丝文化——

舟船为媒让泉州驶向世界

核心提示

刺桐港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上千年来与海外的交流从未停息过,丰富多彩的海丝文化成为泉州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文脉之一。一代代泉州人自觉保护和发扬着海丝文化,早在1959年,就成立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标志着我国的航海交通历史开始进入博物馆这个神圣的殿堂。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原副会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名誉馆长王连茂,就是泉州市众多致力研究和保护泉州海丝文化者中的一员。他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新馆建设作出不懈努力,虽然已经76岁,但仍担任《海交史研究》副主编,进行海外交通史研究。

□记者 陈智勇 通讯员 成冬冬 文/图

王连茂(右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赠送泉州宋代海船船模 (资料图片)

王连茂(右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赠送泉州宋代海船船模 (资料图片)

联合国官员 为海交馆开馆剪彩

1991年,正是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开泉州回国700周年的纪念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乘坐的考察船驶入泉州港,开展为期6天的考察与学术研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新馆开馆,是泉州市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莅泉的项目之一,让考察队专家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泉州海外交通史,感受刺桐港的辉煌。”王连茂说,经过一年的努力,该馆在考察队莅泉前夕建设完成,考察专家们参加开馆典礼,并参观了泉州海外交通史、泉州宗教石刻、泉州外销瓷等陈列,给予充分肯定。

在泉期间,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外交官和专家学者还考察了开元寺、老君岩、九日山、清净寺、草庵等,充分感受了泉州海丝文化的魅力。考察队领队迪安博士激动盛赞:泉州的考察活动是全程的最高峰。

王连茂于1986年出任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当时馆址在开元寺内,条件简陋不能适应现代博物馆发展的需求。王连茂到任后不久就开始筹划建设新馆,得到各方支持。经过多年发展,该馆不断丰富陈列,现在拥有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中国舟船世界展馆、泉州宗教石刻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庄亨岱藏品馆等。

发起设立“中国舟船世界”展馆

上个世纪末,王连茂与集美航海学院副教授陈延杭一起发动了中国古船模型科学复原工程,这一想法得到广泛认同。

1993年5月,中国古船模型研制中心在泉州成立,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金秋鹏、大连海运大学教授杨熹、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陈守成等全国有名的专家教授和老船工们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形成30多人的强大专家团队,共襄盛举。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工作还得到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的支持,第一笔专家制作补助费用还是他个人捐助的。

历史上,中国造船技术长时间领先世界,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的宋代沉船轰动了世界,但我国一直没有一个专门的船模馆,反映我国灿烂的造船史。王连茂认为这是我国造船界的遗憾,他说,造船技术是世界文明的象征,世界许多博物馆争先收藏我国的船模,甚至有些博物馆将我国的船模当作馆标,新中国成立后也有不少学者呼吁要建造船模博物馆,可惜长久不能如愿。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木帆船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被钢铁船只所代替。”王连茂说,当时参与制作船模的都是国内德高望重的专家,最年轻的也有60岁左右。

2001年,泉州海交馆开辟“中国舟船世界”大型展馆,展出的160多种船模就是这些专家们科学复原的,有各种长江船、黄河船、历代战船,有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庞大船队和郑成功与殖民者海军作战的舰队,还有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独具特色的各种实物船。“这是全国首创,展示中华民族7000年舟船文明发展史,从人类的舟船起源开始,到中国历代各水域的著名舟船模型,以及古代造船航海技术的重大发明等均得到很好的体现。”王连茂说。

再版《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

“过去数十年,泉州能成为我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的重镇,得益于博物馆界成功的‘一会一馆一刊’模式。”王连茂说,上个世纪70年代泉州湾宋代海船成功发掘后,国内将海外交通史研究的目光凝聚在刺桐港,随后成立的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和创办的《海交史研究》与博物馆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于1979年4月4日成立,秘书处就设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内。该会成立以来专门从事中国海外交通历史及其相关学科研究,成为我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重要的力量。

王连茂担任《海交史研究》副主编30余年,长期与海内外专家学者联系,许多海外交通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这一刊物上发表,内容涵盖了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海外贸易史、航海史等众多领域。

“现在泉州海外交通史研究的中青年队伍已经成长起来,研究人才梯队已经形成,不断有新的成果出来。”王连茂说,此次《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修订过程中,中青年学者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再过几个月这本书将再版。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