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晚报记者 董弘琢
对于刑满释放人员,很多企业说“不”,刘柏林则不同。他为刑满释放人员和社会就业之间搭建了一座彩虹桥,让“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有家可归。几年来,已陆续接收400余名刑满释放人员,培训261人,培训后在企业就业98人……
刘柏林退而不休,为刑释人员就业搭建彩虹桥。李成伟 摄
大爱无疆
为“浪子”新生创造条件
退休前,刘柏林任武警吉林省消防总队后勤部副部长,上校警衔。在离职前最后一次述职时,将“论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作为结束语。“唯有选择创业,才能站在报效祖国的‘第一线’,才能离我的梦想更近一些”。刘柏林从退休的第一天起就来到吉林省华邦汽车维修养护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在全新的领域,没日没夜地摸爬滚打,亲戚朋友、战友同学都知道他退而未休,开始下海经商。
刘柏林的妻子曾是一名刑警,深感那些犯罪的年轻人走出监狱后生活艰辛,易被社会边缘化,成为社会的隐患,建议华邦集团录用释解人员。三年过去了,企业扭亏为盈。刘柏林觉得时机成熟了,正式提出要安排一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到公司来就业。想法一经提出,语惊四座…
当时,公司管理层对于刘柏林的提议有想法,可以用二个字概括:“难”和“怕”字,即难教育、难管理,担心给企业造成混乱,影响经济效益。怕打仗斗殴,怕影响修车质量,怕旧病复发。公司的普通职工也觉得接受那些刑释解教人员缺少安全感,不愿意与他们同吃同住。一时间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针对这些问题,刘柏林毫无动摇,说“释解人员需要社会帮助、渴望援助,尤其是对那些‘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更是面临着生存和就业的两大难题,安置释解人员不仅仅是解决了他们个人生活难题,可以加快他们尽早融入社会大家庭,更是缓解了社会治安难题。”
排除异议
铺开“回归”之路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2011年6月,华邦集团投资380万元在兰家镇建立了长春市华邦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被授予全省首批“彩虹基地”。长春市华邦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宗旨是用爱的力量帮助弱势群体,给回归者一技之长,给 “三无”人员一个生存之地,给这个群体的徘徊者以信心和勇气。
刘柏林聘请专业教员讲课,由高、中级技师授课,学员现场实践操作。在“彩虹基地”期间除免收培训、食宿费用外,还发放服装、洗漱备品、餐具等。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实习阶段学员每人每月发放500元生活补贴,并参保意外伤害险,待考取技工等级证书后与公司员工一样,享受同等工资和福利待遇。
为了增强这些特殊学员的归属感,刘柏林在老员工中召开了动员大会和座谈会,统一思想并约法三章,即不歧视、不排斥、主动传授技术。为了迎接第一批刑释解教学员,2011年5月,刘柏林带领公司相关领导到长春净月监狱,通过召开安置帮教动员大会,与监狱领导签订社会安置帮教协议,同9名即将刑满释放的学员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2011年5月19日,净月监狱的三名刑满释放人员,手拿与企业签订的《就业意向书》,刚刚走出监狱大门,就被刘柏林派去的小客车接到企业上班,刑满释放人员“无缝”迈入爱心企业。当车辆停靠在公司门口时,受到了举着“热烈欢迎新员工”横幅的老员工们的夹道欢迎。此后,刘柏林带着公司和职校的相关人员先后深入省内20所监狱、劳教所及十几个县(市)、区司法局,与即将释放的服刑、劳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面对面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