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古早味”佛像
晋江永和镇周坑村,蔡氏佛像雕艺师蔡永跃,雕塑了一尊尊佛像,将祖传的古老技艺传承至今。
■记者 许奕梅 王柏峰 实习生 陈鑫源 文/图
一尊尊庄严肃穆的佛像,经过能工巧匠十多道工序的诠释,完美展现出闽南佛像风韵。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城市里的手艺人弥足珍贵。他们除了要经年累月打磨技能,还要凭意念抵挡社会的浮躁。
在晋江永和镇周坑村,就有这么一个手艺人,一个人,一间房,几块樟木,几把刻刀,用满是老茧的双手细心地雕塑出一尊尊佛像。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也是宁静而沉稳的。他就是54岁的蔡氏佛像雕艺师蔡永跃。
蔡永跃从小耳濡目染,传承祖父辈的佛像雕塑技艺,14岁起开始独立创作。40年的技艺锤炼,他对每尊传统佛像的形态和雕塑技艺早已熟稔于心,只要别人一说佛像的名字,他无需任何图纸参考,经过锯木、打坯、修光、开面、打磨、漆线、安金、上色等十多道工序的雕艺,佛像了然成型,每一尊佛像似乎都被附上了灵魂。
与如今很多佛像雕塑会借助机械化加工不同,蔡永跃多年来坚守每件作品纯手工完成,每一道工序亲力亲为。他从没有请助手,每天独自工作十多个小时,忙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早已是家常便饭。
一尊佛像的成型,蔡永跃往往要花费上一周的时间,每个月仅能完成五六尊佛像。但对每件作品,他都精益求精,力求传承佛像的传统美,保留这项技艺的“古早味”。
“匠人”需要以“技”养身,更需要以“心”养“技”。正是因为蔡永跃的坚持不懈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让他在浮躁的社会中坚守一份难得的匠心,也让他创作的佛像作品在业界占有一席之地。如今,他的作品被众多华侨带到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台湾膜拜或展览。今年5月,他的作品《祖传制法——观音》,还在第十二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中荣获铜奖。
“做这行无法发家致富,但父亲让我绝不能断了这门手艺。”祖传佛像雕塑技艺传承到蔡永跃的儿子已是第五代,因做这一行毕竟辛苦,儿子并没有专攻此行,也无法独立创作,蔡永跃现在有心开始启蒙5岁的孙子,以期培养“接班人”,“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这祖传的手艺在我手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