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七旬老伯:独守“寒窑”50载 老瓦焕新生(图)

泉州晚报

德化七旬老伯坚守传统制瓦工艺

独守“寒窑”50载 老瓦焕新生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德化县赤水镇的西洋村、锦洋村等几个村落有几十座瓦窑,瓦窑行业蓬勃发展,部分瓦片还销往永春、大田等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这里仅剩两座瓦窑还在生产、烧制,几名瓦窑工仍在坚守着这个老行当。涂文质便是其中一位老瓦窑工,一直默默地坚持把这项老手工艺传承下去。■记者 陈小芬 通讯员 吴有森 李宏图 文\图

涂文质将烧好的瓦片搬出窑洞

一窑瓦要烧20多天

在赤水镇西洋村的瓦窑作坊里,记者见到78岁的瓦窑工涂文质。

“看似小小的瓦片,制作起来非常繁琐。每烧一窑瓦片,从选土加工,到冷却出窑,要经过多道工序,通常要20多天。”涂文质说,他制作灰瓦50多年,总结了一套特别的烧窑流程。首先,所选的土必须是田地里的白土,这种土不仅外表光润,富有黏合性,而且耐烧,制成的瓦片致密度高,硬度强。其次,将土放在水里浸泡三两天后,让水牛在黏土上反复踩踏,致黏土均匀稀烂,再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水分蒸发硬化,保持黏土适当湿度。

“制作瓦坯,足以体现制瓦的功夫。”涂文质说,把泥料用力摔在瓦斗上,用脚在泥料上踩踏,等泥料完全黏在瓦斗上,用木弓切割后,再用小木片将黏土反反复复磨光滑,保证泥土的内部结构完全充实,这样制作出来的瓦片才会结实。装窑与烧窑过后,当停火就得用砖块、泥浆堵死窑口和烟囱,在窑顶水池囤水、冷却窑炉,这个过程一般要花半个多月时间。最后,打开窑门散热,等到窑炉充分冷却后,瓦窑工才可以进去窑里,把成品的瓦片端到外面。

归真返璞受现代人喜爱

“以前烧窑都是用山上的木材和茅草,由于长期的使用会造成林地的破坏和大气的污染,后来改用烧煤。”涂文质说,改用烧煤后,不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燃烧后的煤渣也可作为材料用于乡村道路的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建筑所用的瓦片大多是机械瓦片,传统工艺烧制的瓦片大多只是用于古大厝和普通旧民居维修,手工瓦片市场日渐萎缩,一年大概只有烧一两窑,许多瓦窑工只好改行,而且年轻人又不愿做这份苦力活。目前,德化仅剩西洋村的这个瓦窑还在维系着传统的瓦片烧制技艺。

令人欣喜的是,顺应现代人归真返璞、回归自然的审美心理,德化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许多建筑物装修推行德化传统民居的“白墙灰瓦”风格。“传统手工烧制的瓦片耐晒耐风化,防止雨水渗漏,有延长屋顶寿命的作用。当瓦片交叠铺设于尖斜式屋顶时,可产生隔热的气流间距。”涂文质说,他还是会坚持把这项老手工艺传承下去,让德化唯一仅存的传统制瓦窑火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