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18日,省级节水型城市考核组莅临我市,实地评估、考核泉州节水工作情况。记者从相关汇报会上获悉,近年来,泉州市全面铺开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强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三个载体创建,有效地控制用水量的增长速度和调整用水结构,各项用水指标日趋合理,保证了城市供水安全。
我市将高耗水行业列入重点监控名录,引导监督用水单位降低单位水耗,提升节水技术水平和用水效率。目前,全市共有7126家单位被纳入用水计划管理中,相较2015年新增了627家。对于超计划用水的单位,采取累进加价方式,加价收费收入专款用于发展城市节水事业。2015年和2016年,我市分别收取加价水费204.54万元和354.13万元。
为了有效引导和推动用水单位全面、合理、科学节水,我市把开展水平衡测试作为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申评的首要条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3个企业(单位)进行了水平衡测试,共发现漏水点35处,年漏水量约20万吨,经修补后节省用水成本80多万元/年;全市共有73家企业(单位)被评为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32个居民小区被评为市级节水型居民小区,且均被认定为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
我市加强供水环节管理,杜绝水源浪费。2010年至2016年,全市共投入12371万元进行自来水老旧管网改造,改造管网总长328.53千米,惠及31个街区,改善了部分供水管道老化、漏水严重、水压不足的问题,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管网漏损率下降至15.55%。
水源二次利用,是我市实现水循环的必要途径。作为中心市区最大的绿地公园之一,滨海公园面积达700亩。2016年我市投入280.85万元开展该公园的尾水回收管网改造工作,利用再生水进行绿地浇灌,大大降低了自来水用量。我市还在刺桐公园、田安公园、成洲小游园等一些公园推广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通过对公园路面采用生态透水材料、储蓄雨水,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记者陈淑华 通讯员蔡志伟 陈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