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东田商会出资开店 他靠着理发手艺走上“脱贫”路

海丝商报

商会出资帮他开了一家理发店

靠着理发手艺 东田沈文凯走上“脱贫”路

理发店内,沈文凯正在给客人剪头发。

海丝商报6月15日讯(记者 庄晓丽 李想 通讯员 李宏斌 黄文军 文/图)没有宽敞的门市和醒目的招牌,只有一把旧椅子、一面镜子、手推子、剪刀、掏耳等工具。在南安市东田镇蓝溪村临街的店里,35岁的沈文凯依靠理发的好手艺,吸引了不少顾客上门。

“希望能靠理发的手艺,自力更生、尽快脱贫,让一家人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作为贫困户,这是沈文凯最大的期望。

沈文凯是东田镇湖山村人,患有小儿麻痹症,他的妻子智力残障,几乎没有任何劳动能力。2015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

“我能干什么?”年幼时的沈文凯常常这样问自己。因身体残疾,在父母眼中,他成了一个什么都干不了的人。出于对儿子的爱,父母在他10多岁时就开始为他的生计考虑。“当时父亲让我向老师傅学理发,掌握技能以后才能不用依靠他人。”沈文凯说,在认真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带着理发工具走村入户为村民理发。

成家后的沈文凯为了增加收入,去过工厂、扛过重物,但每月几百元的收入仅够温饱。2010年,他在一次意外中摔倒,导致右脚骨折,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花了近2万元的手术费。手术后,他的脚更不灵便了。

“以前打工还能扛四五十斤的重物,现在连10斤东西都扛不动了。”看着自己的双腿,沈文凯很无奈。“我能干什么?”他再次问起了自己。

幸运的是,2015年年底,南安启动精准帮扶活动,帮助贫困户尽早脱贫。在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后,沈文凯并没有停止思考,“他人的帮助是一时的,我们要借力使力,自力更生,真正脱贫”。

“我学过传统理发,可以开家理发店,这门手艺不需要太多体力。”但是,开店需要资金,对于一贫如洗的沈文凯家来说,拿不出来。

“当时重庆南安商会挂口帮扶东田镇湖山村,了解到沈文凯家庭情况后,商会拿出5000元帮扶。”东田镇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有了这笔帮扶资金,坚定了沈文凯开理发店的信心。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将理发店开在了东田镇主干道旁边。“每个月有几百元的收入,这是我靠自己双手赚来的。”理发店虽然只有10多平方米,面积不大、工具不多,但沈文凯很满足。

“小沈人很好,又勤快,技术也好,不用我们给他推销,自然有人冲着他的手艺上门。”60多岁的东田镇蓝溪村村民黄老伯是店里的老熟客。昨天下午4时许,他下班后从市区骑车回家,途经理发店就进门理发了。

“我每个月15日都会来理发,今天早下班就先过来了。”洗完头发后,黄老伯像往常一样坐到理发椅上,“享受”沈文凯的手艺。

“小沈的技术真的很好,掏耳洞更是没话说,很舒服。”对于沈文凯,黄老伯由衷地夸赞,“人穷志不穷,他靠着自己的手艺养活一家人,令人佩服”。

靠着经营理发店,沈文凯算了下,一年能有近一万元的收入。今年年初,东田镇还帮他申请了贫困残疾人住房修缮工程补助,帮他把家里的平房修缮一新。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