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恢复高考之际 南安这一家子5人金榜题名(组图)

泉州晚报

1977年,全国570多万考生涌入已关闭10余年的高考考场。恢复高考,不仅让许多青年和家庭的前途发生了转折,更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巨大推力。今年距离恢复高考正好40年,来自南安的读者李立仁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他们家有五位至亲是1977级大学生。据悉,李立仁和哥哥、妹妹以及姐夫、妹夫都参加了1977年高考,并同时考上大学。昨日,记者来到南安梅山,聆听其背后的故事。

一家人中有李玉玲(前排左二)、李立仁(前排左四)、黄泉丰(前排左六)、李友仁(前排左七)和杨奕宽(后排右五)五位1977级大学生。

  一家人中有李玉玲(前排左二)、李立仁(前排左四)、黄泉丰(前排左六)、李友仁(前排左七)和杨奕宽(后排右五)五位1977级大学生。 (家属供图)

李立仁(第一排左一)、李玉玲(第一排左二)、李友仁(第二排右一)和长辈合影。

  李立仁(第一排左一)、李玉玲(第一排左二)、李友仁(第二排右一)和长辈合影。 (家属供图)

转机 高考制度恢复 兄妹踊跃报名

李立仁的父亲李斯图、母亲陈惜治,分别是光前医院(当时的国专医院)的会计和护士。两人生育二男四女,由于历史原因,六个兄弟姐妹中,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成为回乡知青,要想改变命运,只有高考一条路。老大李小川(女)只念到初一,未能参加高考。老五、老六是上山下乡女知青,有条件被招工,后来分别毕业于泉州师范学校和晋江地区技工学校。

1974年春,李小川和黄泉丰结婚。黄泉丰为1966年高中毕业生,是公社社办木器社工人。那年夏天,排行老三的李立仁和哥哥李友仁高中毕业;一年后,老四李玉玲高中毕业。兄妹三人别无选择,只能回乡务农。一年半后,李友仁到医院当临时工;李立仁则到梅山公社革委会办公室当半脱产人员。

1977年,我国高校招生制度进行重大改革:“自愿报名,文化考试,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而尚未分配工作的)、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喜讯犹如石破天惊,迅速插上翅膀,四下扩散。

据李立仁介绍,高考牵动了整个社会的神经,一时间,“有老课本吗?”成了熟人见面打招呼的常用语。仿佛变戏法,一夜之间,尘封多年的旧课本,就像文物一样,纷纷冒了出来。交了五毛钱的报名费后,他和哥哥、姐夫、妹妹也决定放手一搏。

国光中学辅导班应运而生,吸引了不少报考者,有500多人前去补习。黄泉丰停下了公社木器社的雕花活;李友仁当梅山医院发电厂临时工,可以一心二用,公私兼顾;李玉玲连中午也在拼搏,有时白天没电,便点起了煤油灯……

1977年12月16日和17日,他们参加了由本省命题和组织的统考。当时共考四场,语文、数学和政治各100分,文科的史地和理科的理化也各为100分,总分400。

录取 先后收到通知书 消息轰动一时

李立仁称,当年高考成绩并未揭晓,只是公布初选名单,并于1978年1月9日当晚通知考生本人,10日上午8时开始体检。“我们四个至亲都榜上有名,这消息轰动一时,亲朋好友纷纷祝贺,父亲皱纹密布的脸膛,不时笑成一朵花。”

随后进入录取阶段,省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春节前夕就陆续寄达。1978年2月5日,李玉玲和大哥李友仁两人正在旧大厝推磨,碾米磨浆。嘿,江西冶金学院录取通知书来了,李玉玲一听说是她的,立即撂下活路,将大哥撇在原处,连蹦带跳,赶到厅堂上拆阅。1978年2月22日,李友仁也接到了福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年3月下旬,福建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发下,姐夫黄泉丰成为该校农机系农业机械专业新生。这时,李立仁还是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4月1日,他从公社辞职,准备重整旗鼓,好好复习,夏季再考。5月2日,晋江地区师范大专班的录取通知书姗姗来迟,他权衡后决定去上学。

毕业 知识改变命运 每人各有精彩

李立仁说,大专毕业后,自己回母校南安国光中学任教,业余研究文学。目前,他是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安市唯一的首届福建省“书香之家”户主。先后出版诗集《闽南风景线》和传记文学专著《光前裕后 风范永存——李光前传》。

李友仁被分配到厦门商检局,在退休前是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厅级公务员、高级工程师。在任杏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兼党组书记期间,他获评厦门市第十二届(2008—2009年度)“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2011—2012年度厦门市优秀纪检干部。

黄泉丰被分配到南安铁工厂当技术员,后来奉调南安县经委,曾挂职担任南安柴油机厂厂长。

李玉玲后来与同校深造的杨奕宽喜结连理。巧的是,杨奕宽也是197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被录取的,并于1982年春考取北京钢铁学院炼铁专业硕士研究生。两人大学毕业后,分别被分配到福建省冶金厅和福州轴承厂工作。李玉玲在退休前,是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省级高校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主要负责人,杨奕宽现为集美大学副教授。

如今,每当聚会之时,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回忆改变他们命运、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非同寻常意义的那次高考。(记者 吴志明 实习生 刘诗意)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