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良、吴幼雄父子学者78载接力——
破译石刻中的海丝荣光
吴文良、吴幼雄是泉州文史界为人熟知的父子学者,尤其是吴文良,被誉为“填补我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空白的人”。他生前向泉州文物部门捐赠的上百方古代宗教建筑和坟墓石刻遗物,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重要馆藏文物,成为“海丝”文化的重要见证。
一方石刻就是一段历史。吴文良、吴幼雄先后出版了《泉州宗教石刻》与《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为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宗教、艺术、中外古文字和宋元以来外国人在泉州一带的活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泉州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风采。
自吴文良1928年搜集到第一方石刻开始,到2005年《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正式出版,两代学者为泉州宗教石刻的研究与探索,付出了78年的时光与心血。正是因为他们的执着与努力,泉州灿烂的“海丝”文化和背后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直传递到今天。 □记者 陈智勇 文/图
年过八旬的吴幼雄老教授深居古城老巷,一直关注海丝文化保护。
古代海丝友谊感动卡塔尔公主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泉州城市的发展,还影响万里之外的中东国家卡塔尔公主阿尔·玛娅萨·宾特·哈马德·阿勒萨尼,她在美国留学期间看到了《泉州宗教石刻》,十分震惊有这么多先祖到泉州进行经贸文化交流。
2011年,已担任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主席的卡塔尔公主,邀请泉州著名艺术家蔡国强到其国家办展览。当年12月上旬,蔡国强在中东的首次个展《海市蜃楼》及大型焰火爆破计划《黑色仪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当时年过七旬的泉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吴幼雄应邀参加,并为蔡国强此次活动提供学术方面的协助。
在阿拉伯国家人眼里,“死在异乡,即为殉教”。吴幼雄说,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来到泉州做生意,不仅将他们的货品带到泉州,还从泉州采购陶瓷、丝绸和茶叶等商品运回去,有些商人就在泉州生活,还将他们的文化和宗教带到这里,留下许多教堂的碑刻,还有不少人最终客死古城,安葬在这里。
“我们的先祖始终以一颗开放的心胸接纳他们,没有将他们的墓葬破坏掉,这是对外国人民的尊重。”吴幼雄说,正是这一点感动了卡塔尔公主和中东人民,因此才有了新时代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蔡国强在多哈举行的“灵魂返乡”,源自我国民间习俗“引魂”,展示了“以原乡为题材的世界顶尖不同文明对话”之魅力,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同时,蔡国强还用泉州大理石复制了30多方墓碑,在当地展示结束后,这些仿制墓碑与现场创作的作品,一同捐赠给新开馆的卡塔尔国家现代美术馆永久收藏。
蔡国强此次中东之旅也被誉为“是泉州这座曾以刺桐城名扬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千年历史文化关系的延续。”
时隔48载《泉州宗教石刻》出版增订本
谈及《泉州宗教石刻》,吴幼雄陷入沉思。他说,其父亲吴文良一开始是学习生物的,与泉州宗教石刻的结缘,受益于一场考古学术报告会。自1928年起,吴文良开始搜集并研究古代侨居泉州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等留下的宗教石刻。
1954年,吴文良将收藏的100多方宗教石刻捐赠给泉州文管会,引起海内外文史界关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得知后十分重视,专程莅泉颁发嘉奖状,并鼓励吴文良进一步研究出版成书,还题写了书名。三年后,《泉州宗教石刻》出版。后来,吴文良又捐赠了数十方宗教石刻给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南京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等收藏研究。
“1957年,《泉州宗教石刻》首发出版,但只是薄薄的一本,只有图片,研究文字很少。因为那时限于研究条件,石刻上的许多文字还没有被破解。”吴幼雄回忆说,《泉州宗教石刻》出版后不久,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一直鼓励增订再版。夏鼐是陆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权威专家,他十分看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前景,认为《泉州宗教石刻》十分有价值。遗憾的是,之后吴文良不幸辞世。在夏鼐等人的鼓励与支持下,吴幼雄继承父亲的遗愿,着手《泉州宗教石刻》增订工作,几经波折,直到2005年,《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在各方的关注下正式出版,新增了许多发现和研究成果,页码也由原来的100多页增加到600多页。
石刻见证世界商人云集刺桐港
“历史上,不仅我们中国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去,沿线国家的人民也漂洋过海来到泉州做生意。”吴幼雄说,泉州发现的宗教石刻涉及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如泉州清净寺保存下来的石刻就涉及古兰经,部分文字翻译成中文就是“安拉(安拉为伊斯兰教的主神)保护了商船在海上航行安全,商人到世界各国做生意平安”。
吴幼雄说,十至十三世纪,泉州港进入鼎盛时期,以阿拉伯商人为主体,亚、欧、非等地区的商人接踵而至,泉州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贸易中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一环。泉州港的繁荣时期,蒲寿庚是不得不提的人物,南宋末年,他是福建和广东的招抚使兼泉州市舶提举,相当于两省的海军总司令,负责打击海盗,保护商船。当时泉州港的海巡范围十分广阔,北到福州,南到广州,足见泉州港之繁华。宋亡后,蒲寿庚及其儿子继任两省招抚使,在他们的维护之下,泉州迎来了城市历史上的一段黄金时代。
“泉州港当时十分繁华,是元朝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那时泉州的官员是‘肥缺’,元朝许多功臣被任命到泉州为官。”吴幼雄说,这些官员大部分是来自陆上丝绸之路地区,他们来到泉州,带来了陆上丝绸之路文化,让陆海丝文化在刺桐古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