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猫腻!乱象:螃蟹过度捆绑很普遍 牲畜产品注水违法

泉州晚报

螃蟹过度捆绑在市场上很普遍

近日,记者暗访揭露了水果批发市场上的种种猫腻。报道见报后,引发了不少市民共鸣,他们纷纷向记者反映相似的遭遇,此类不正当的增重现象还出现在螃蟹、牛肉以及猪肉上。那么,市面上有多少这样的现象?市民又该如何鉴别,以免被坑?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讲述 一斤多螃蟹缠着2两多布条

“前不久我买了一斤多的螃蟹,每只上面都缠着又厚又湿的黑布条,拆下来竟然有2两多,按每斤螃蟹60元算,等于花了十几元买那些黑布条。”市民王女士表示,她问商家为什么要绑绳子,对方称是起“保护作用”,一是保护螃蟹不会互相打架受伤,二是保护顾客不会被夹到。王女士觉得,为了防止螃蟹伤人,绑绳无可厚非,可是绑这么多,明显就是为了增重。

市民赖先生则怀疑自己遭遇了注水牛肉。日前,他让儿子到农贸市场买回了一斤多牛肉,回到家一看,整块牛肉水淋淋的,袋子底还有水。一放到油锅里,油噼里啪啦地四处飞溅,“这不就证明牛肉里有很多水吗?”

除了过度绑绳的螃蟹和“注水牛肉”,记者查询资料发现,今年4月份,德化一生猪定点屠宰点还查出往猪内脏注水,一个猪内脏注完水后可以增加好几斤的重量。工人还从中获利,加工注水一副内脏收十元。

走访 螃蟹过度捆绑司空见惯

在东美菜市场一海鲜摊点前,记者看到一些螃蟹缠着黑布条。被问及为什么要缠黑布条时,摊主表示,如果不缠着,顾客容易被蟹钳夹到,“整个市场都是这样的”。

在圣湖一家海鲜店,记者看到几乎所有的螃蟹都绑着红色尼龙绳,最粗的足有成人食指粗。记者询问能否去掉尼龙绳时,老板表示不行,他们批发过来时就是这样的。见记者有些犹豫,她热情地推荐了一种“绳子比较不重”的螃蟹,并表示用尼龙绳不大会吸水,用布的才容易吸水。

一位海鲜批发商表示,螃蟹绑着卖是行业内的潜规则。一般批发商都会在捆蟹绳上做手脚,有的故意将捆扎用的绳子加粗加长,有的甚至在绳子中掺进泥沙或者打湿绳子压秤。绑没绑绳子,螃蟹的身价可不一样,如果只是套着橡皮筋,价格会贵一些;如果是绑着草绳,价格则低一些,二者差价20%左右。

一位在市区云谷小区菜市场经营牛肉摊的摊贩告诉记者,她也听说过注水牛肉。她向记者支招,购买牛肉时,可先从感官上辨别,正常牛肉呈暗红色,有弹性及光泽,注水牛肉则呈鲜红色,严重者泛白。此外,正常牛肉切口部位很少有油脂溢出,无汁液渗出,用手指肚紧贴肉的切口,有一定黏贴感、油滑感,无异味;而注水牛肉则能摸出血水,不会有黏黏的感觉。“简单的检测方法是可用小块纸巾贴在新切面,注水牛肉吸水快,一贴上去就湿。”一位经营猪肉摊的摊主则表示,据他了解,菜市场上注水猪肉一般比较少,因为不宜久放,“一般送去餐馆或者食堂的可能会出现。”

部门 向猪牛肉注水将被罚

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螃蟹到底该不该绑绳子,绑多少为合格,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螃蟹过度捆绑其实也是市场恶性竞争导致的结果,只能呼吁商家诚信经营,公平交易,不要过量包装。他建议市场管理者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公约,对这种行为进行规范。

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给牛肉注水不仅降低牛肉品质,而且容易带来卫生问题,已经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销售染疫病死、变质、注水的牲畜产品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牲畜产品。”第二十六条规定:“定点屠宰厂(场)对牲畜、牲畜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屠宰活动,没收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牲畜、牲畜产品和违法所得,视情节轻重可以并处罚款: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牲畜或者牲畜产品的价值在一千元以上的,处违法经营额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价值在一千元以下的,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该负责人介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曾出台《畜禽肉水分限量》国家标准,规定了畜禽肉水分限量的要求和检验方法。2010年新国标对畜禽肉水分限量作出了更加明确的限制,要求猪肉、牛肉、鸡肉水分应小于76.5%,羊肉水分应小于77.5%,鸭肉水分应小于80%。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德化发现猪内脏注水事件后,市农业局、市食药监局联合公安、工商、商务等部门联合进行了专项整治。他表示,市民如果发现身边有注水猪肉、注水牛肉的现象,可以拨打12316进行举报,他们将组织前往查处。

声音 应该加强市场监管

市民张先生表示,花样百出的“增重”手段,损害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他觉得,要杜绝这种现象,一方面,商家必须坚持诚信为本、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更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到位、监管到位,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要维护消费者利益,也要维护商家的合法利益,从源头进行治理更有效。”业内人士黄先生建议,行业内可以制定标准,当螃蟹从水里捞上来第一次捆扎时,就用统一规格的绳子。(记者 吴志明 文/图)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