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数千亩 抓阄分家产 育才祭祀有基金
一本家族公中账册 揭秘清朝南安“土豪”生活
李良辉和账本。
海丝商报5月24日讯(记者 苏明明 黄俊涛 叶凯茹 李想 文/图)“一阄:曾尊使二斗一分,十三坵,坐杉安口……”、“褒斋公暨妈忌辰物味开列于左:燕、筋、参……”这是一本账册,记载着清朝时期南安芙蓉李氏家族其中一个分支的公中实业。
那时候的芙蓉李氏到底多有钱,从这本账册中就可窥见一二。令人惊叹的是,账册中明确安排了“育才”与“祭祀”基金。透过它,我们看到一个土豪家族的秘密。
【传家】抓阄分家产
昨日,记者来到梅山镇,76岁的李良辉拿出了由他保管半个多世纪的账册。
这是一本旧式的线装账本,因为年代久远,纸页已经泛黄,部分纸页被白蚁蛀蚀。记者看到,账本封面上,从左至右竖排写着润和公及褒斋公实业账簿、训亭公交论、民国庚申年(1920年)等黑色字样,封面上还盖着十几个“珍丰”字样的相同红色印章。翻开封面,里面详细列出了李天貌至李明注三代田地租佃的情况,包括租户、租金、地名、数量、面积等。
“这本账册记录的内容距今已有300多年。因为原本破旧不堪,就由我的祖父李引英在1920年重新誊抄了一本,这本就是复刻本。”李良辉是芙蓉李氏宗族第二十一世后人。李良辉说,润和是先祖李天貌的号,生于康熙二十一年,褒斋公是其第三子李元赏,训亭则是李元赏第六子李明注的号。
李良辉翻开他们这一支的族谱为记者介绍,十三世祖李天貌生有六子,李元赏则生八子。而这个账本中,记载着李天貌过世前,分给李元赏8个儿子,也就是他8个孙子的实业资产,对应账册前一部分的“八阄”。“基本平均分配资产,再以抓阄这种公平的方式来分配,谁抓到哪一阄就是谁的,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子孙因争财产而不和。”李良辉解释。账册中还有“六阄”,是李元赏分给李明注六个儿子的资产。
李良辉介绍,祖父重新抄录之后,一家人一直好好收藏在一个小木盒里。
【致富】
账册中提到的润和公李天貌,还有一个流传至今的雅称——“万金公”,是四乡五里,宗族内外钦慕的典范。
李天貌为何能被人称为“万金公”,这个清朝时期的南安“土豪”到底有多少家产呢?
除账册外,李良辉还找到其他资料,显示李天貌在世时,除分给子孙的“育才田”和“祭祀田”,尚有1369亩出租,地域遍布现在梅山镇多个建制村及至现康美镇的玲苏、金淘镇新岑等异性地界,距芙蓉10余里之遥,承租耕作的人有284人,按照以上记录推算,润和公应该有田地数千亩。
不管是封面,还是内页,账册每一页都用红泥印着“珍丰”二字,李良辉说,这是祖父李引英那一代的“布袋号”。李良辉介绍,古时每个家庭经常在自己的家私、物件上标上自己的记号或字号,用以区别他人之物。因那时布袋的流动面广,所以当时就把这样的字号,叫布袋号。
曾有传说,过去走路往返拿街(今洪濑街)必经过水磨沟,这个地方树林茂密,人烟稀少,经常有土匪出没。而土匪凡看到布袋上标有“丰宅”“岁丰”字号的,都不敢轻易下手。正如安溪湖头李光地的祖父是一位大善人,他的布袋全都染上红色为记号,所以当时安溪的土匪看到红色布袋也不敢轻易下手,在入市购货易物也少受欺诈。
“万金公的布袋号是丰宅,训亭公的布袋号是岁丰,到我祖父,布袋号是珍丰。”李良辉说,如今他也沿用这一旧习,取布袋号为“三文”。
在那个年代,为什么李天貌会有那么多田地?李良辉告诉记者,芙蓉李氏在唐末时期由河南迁徙至福建并在此定居。晋江东溪流经梅山芸塘村,当时陆运不畅通,物流主要走水路,因此永春工艺品、德化陶瓷、安溪茶叶等地的特产运送都要经过此地。久而久之,东溪这里便成为繁荣的商品集散地,“这里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个水路交通要塞,许多人便不再耕地,改做生意,那时芸塘村有一个渡口码头,附近许多田地因此荒废了,李天貌就将这些田地买下来再租佃出去”。
【育才】每家都分配教育基金
账册中,每一阄的末尾都写着“育才”二字,写明了以上田产实业的用途。
其中有记载:“内一段五大坵配米五升整年估粟300斤,另一段八坵配米五升五勺整年估粟340斤……”李良辉估算,当时一亩地的年产在三四百斤。而这些粮食折现后,用于子孙延请老师、进京赶考等。
账册中,李天貌分给第三子李元赏的8个儿子,就有170多亩的“育才田”和20亩的“祭祀田”。换言之,这本账册有不少页面记录着李氏先辈给子孙的“教育基金”和“祭祀基金”。
李良辉说,李氏族内有一对流传至今的对联:“天下第一等人忠臣孝子,世间只两件事耕田读书”。这本账册可以说明,当时李氏一族对耕田读书的重视。
事实上,梅山镇竞丰村石埕厝便是之前的顶书房,或称私塾、学堂。顶书房培育出了一个个佳人才子。
根据李氏族谱记载,李天貌是一个国学生,在他的教育下,8个儿子其中5位是国学生、太学生、贡生。
李氏族内仍保存着一块《明经》匾额,明经的意思是通晓经学,为“明清”贡生的俗称,故贡生有明经进士的称号。这是当时为褒扬父子皆“明经”,政府颁发下来的。
“芙蓉李氏一族重视教育,古已有之。”李良辉说,后人深受影响,也十分重视教育,“芙蓉基金”的由来,梅山镇文化教育重镇的名号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祭祀】清明、先辈忌辰不能忘
“在账本中,共约有20亩土地作为‘祭祀田’。”李良辉透露,这20亩田地租给农户后,所得到的租金用于各个节日、忌日的祭祀开支。每一阄里,都已经规定了各房所要负责的是哪几个祭祀日子,例如七夕、清明节、先辈忌辰等。
“褒斋公暨妈忌辰物味开列于左:燕、肋、参……”有趣的是,在账本内,除了罗列了20亩“祭祀田”,还详细记载了具体祭日时所需的菜品,燕指燕窝,肋指猪筋,参即海参,除此之外,还有羊肉、螃蟹、文鱼等二三十项菜品,账本记载光此次祭祀便花费了2000旧币,只是旧币究竟是银两或是铜钱尚不清楚,不过足见当时对祭祀之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