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印发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到2020年——
基本建成“一单制”运输制度
核心提示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日前,市经信委联合市交通委出台《关于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专项行动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一单制”运输制度,物流费用和企业物流成本有效降低;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604亿元,货物运输总量达到39301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01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万TEU(标准箱)。□记者黄文珍 通讯员苏凯乐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互联互通干线网络
《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公铁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干线网络。比如,2017年底前,建成厦沙高速安溪至达埔段和德化段建设,实现厦沙通道全线贯通,缩短泉州至三明和南平的高速物流运输距离。实施泉南线扩容工程,建成厦漳泉城市联盟路泉州段,促进厦漳泉城市配送加速融合。
同时,加快完善干线铁路网,全力完成福厦高铁泉州段建设,使泉州纳入全国高铁网,大幅提高铁路高速出行水平,增强海丝先行区辐射带动作用。建成兴泉铁路,加强泉州与内陆地区的铁路联系,拓展经济腹地并加快山海物流协作向更深层次推进。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争取开工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线路各1条。
港口建设方面,《方案》着力推进泉州湾中心港区、南北翼港区和港后区建设。泉州湾中心港区重点围绕集装箱、成品油、纺织服装等主要货种运输。北翼港区以服务石化产业为主,重点发展液化散货运输;同时,拓展矿煤、粮食等散杂货运输,力争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液散货物物流中心。南翼港区依托晋江陆地港、围头港、南安石材集散地优势,重点打造集石材运输、加工、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前港后厂”新模式。
推动对台航线扩展、运营常态化,《方案》指出,争取更多两岸集装箱货物通过两港直航。积极促成对台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建设两岸生鲜食品和精准物流对接通道。
发展多式联运 实现海陆空“无缝衔接”
在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方面,“多式联运”、“一单制”等成为关键词。《方案》明确,加强港口、铁路、机场、公路货运枢纽的对外专用通道和依托综合交通枢纽的配套物流节点建设,以专业化的集装箱和半挂车多式联运中转站建设改造为重点,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接驳效率,实现海陆空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构建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包括以晋江陆地港为枢纽,探索开展闽台快件陆空、泉州—中亚公铁、泉州—厦门—台北陆海等3条多式联运线路。以传化公路港、天地汇公路港、盛辉公路港为分拨枢纽,促进安通物流、中远海集团、中国铁路公司与公路港合作,开展服务于鞋服、石材和水暖卫浴等制造业企业的水铁、公铁多式联运。支持安通物流股份与“四通一达”、顺丰速递、中国邮政等快递公司开展公海多式联运、联营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指出,探索建立多式联运运营组织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强多式联运枢纽和信息系统等组织平台的资源整合,加快推广“一单制”,推动集装箱铁水联运、铁公联运两个关键领域在“一单制”运输上率先突破。
制造与物流创新融合 推广标准化装载单元循环共用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创新融合,《方案》提出,以纺织鞋服、建材家居等制造业龙头企业仓储配送管理为突破口,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强仓储和配送服务精细化管理,提效率、降成本。重点加快推进安踏一体化科技产业园、361°智能仓配一体化项目、卡宾(狮子湾)物流园项目和九牧厨卫智能仓配一体化建设,着力推进鞋服企业物流配送由批发模式向直配模式转变,降低企业仓配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仓配一体化项目为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外溢服务,培育发展一批智能仓配一体化主辅分离项目。
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也是《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托盘(1.2米×1米)、周转箱等标准化装载单元循环共用,支持企业开展与托盘循环共用相匹配的仓库、货架、月台等物流设施,以及传送装置、叉车、笼车、周转箱(筐)、包装等物流设备的升级改造,重点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引导企业的标准托盘应用与供应链、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相结合,推动托盘单元化作业和带托盘运输的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