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煤集团再现5亿债券违约 地方政府或成唯一救命稻草

21世纪经济报

川煤等债券再违约 今年整体违约率 或低于去年

本报记者李玉敏北京报道

导读

在违约的分析中,应更强调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力,而不是被忽视。地方政府参与协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在此前已经违约后又延期兑付的案例中,不少也出现了“协调性资金”的影子。

本就不太平静的债券市场,再添波澜。5月15日,川煤集团发行的规模为5亿元的“12川煤炭MTN1”到期无法兑付本金,出现违约。5月12日,山水水泥当天到期的“14山水MTN002”也出现了本息违约,规模高达12亿元。

多次违约的难题

川煤集团和山水水泥都是原来已经出现过违约的发行人再次违约。

比如,川煤集团于2016年6月15日一笔10亿元的“15川煤炭CP001”到期无法兑付,首次出现违约后又延期兑付了。2016年12月25日,川煤集团10亿元的“13川煤炭PPN001”再次出现违约。

本次也是川煤集团第三次出现违约,并且还有一只10亿元的PPN将于5月18日到期。此外,川煤集团还有7只存续债券,规模共计42.5亿元,其中公募8.5亿元,私募34亿元。

而山水水泥此前也因为控制权之争,融资渠道受限、资金链紧张,已发生了多期债券违约。

不愿具名的市场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前已经出现过违约的发行人,存续债券几乎就处于“一个个等着到期违约”的状态。因为一旦公开违约,再融资渠道受限,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地方政府的救助或者协调。

2017年以来,银行间以及交易所共有10个发行人出现过违约,分别为大连机床、东北特钢、博源、山水、中城建、华盛江泉、珠海中富、春和、蒙奈伦和川煤炭,对应14只债券,远低于去年同期24只的水平。而且,在这些违约人中只有华盛江泉为新增违约主体,其余的主体均有存量债券处于违约状态。

区域金融生态的重要性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也表示,在我们处置的很多风险案例中,只要是地方政府重视的,积极参与协调的,一般都能很好地化解了,也维护当地良好的融资环境,比如做得比较好的有山西、山东。而当地政府不太重视的地方,一般都很难解决,结果就是接连出现新的违约风险,也容易造成投资者的不信任,影响当地其他企业的融资。

光大证券(14.830,0.04,0.27%)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在违约的分析中,应更强调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力,而不是被忽视。例如,2016年3月28日“15东特钢CP001”未能按期足额兑付,虽然有发行人自身经营的问题,但也有存在着非经济因素。

张旭表示,债券发行人偿付本息的资金来源可分三类:内源性资金、外源性资金、协调性资金。债券的违约风险,取决于上述三类资金的可获得性。其中,内源性资金取决于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外源性资金同时受到经营状况和融资环境的影响,而协调性资金更多地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这是一个非经济的因素。

而张旭认为,在传统的信用评级体系中,非经济因素的概念被人为弱化。今年以来,新增违约债券明显较2016年减少。一方面是经营状况改善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在人民银行、地方政府、交易商协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地区金融生态得到了很大改善。

地方政府参与协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在此前已经违约后又延期兑付的案例中,不少也出现了“协调性资金”的影子。比如,“15川煤炭CP001”偿付资金的来源,事实上是在当地政府和交易商协会的协调下,另一家四川省国企发放的委托贷款。

在川煤集团2016年的年报中也披露,四川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委托农业银行(3.410,0.00,0.00%)向川煤集团公司贷款10亿元,其中5亿元期限为2个月,另外5亿元期限为11个月,借款日均为2016年2月16日。川煤集团提供了抵押和担保,不过其中一笔已在2016年4月16日到期,截至2016年末尚未归还。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后认为,随着交易商协会、地方政府等部门的重视程度加大,预计今年债券总体违约风险小于去年。即使在悲观情景下,全年新增主体违约率也与去年持平,乐观的情况下,全年违约率也仅仅为2016年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