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伯在爱心农场劳作
日前,晋江磁灶镇东山水库旁的农田里,有一块约25平方米的田地被白色护栏围了起来,入口处的标志牌上“一元公益爱心农场”八个字十分醒目,与周边的农田相比,这块爱心农场显得与众不同——这实际上是一块“公益试验田”。
东山村社工服务站的社工刘清斌是爱心农场的设计者。他在东山一次入户走访时发现,老人们会挑着吃不完的果蔬沿街叫卖。“这些老人七八十岁了,大多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却还是习惯于挑担子步行数公里卖菜,老人手脚不麻利,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刘清斌思来想去设计出一个既能满足老人们劳作需求,又能消除安全隐患的法子——爱心农场公益项目。
他找到泉州一元公益一同开展爱心农场项目。第一期爱心农场初步挂钩村中的张老伯,张老伯腾出一块田地给一元公益做专属公益农场,为期半年,根据三方签订的协议,一元公益一次性给予张老伯一定的补贴,由张老伯种植作物,志愿者选择性帮忙种植护理。农作物收割后归一元公益所有,并对其进行义卖,义卖所得善款用于第二期农场补贴,或反哺社区长者关怀或其他公益活动。
一元公益团队秘书长胡雅玲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公益思路,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实现公益项目的自我造血,“待张老伯的试验田成功后,这一助老帮扶模式还将继续推广,帮助更多的老人”。 (记者麦彬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