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统技艺制作古船模 惠安老人与福船40年不解之缘

泉州晚报[责任编辑:黄如萍]

随着岁月的更迭,木船逐渐驶出人们的视线,成为老一辈人的记忆。而在惠安净峰镇惠女湾畔,一位老人长年累月在自己的小作坊,坚持利用传统技艺制作古福船船模。一艘艘小小的老木船,承载着老人对传统技艺和往日盛景的寄托,再次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昨日,记者前往惠安县净峰镇惠女湾一带采访时,偶遇了这位坚守传统技艺制作古船模的王炳辉。

传统造船技艺繁琐,王炳辉细心雕琢船模的每个构件。

传统造船技艺繁琐,王炳辉细心雕琢船模的每个构件。

坚守 40多年造船上百艘

在惠女湾畔的墩南村后型,斑驳脱落的墙体,长满青苔的泥土缝隙,一座全部由石头筑成的老房子,就矗立在海边。在距其10多米处,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老房子里,铁件击打木头发出的声音,吸引了偶然路过的记者一行。

60岁的王炳辉正专注地雕琢着它的古船,忽然见到记者等“不速之客”,他并没有特别诧异。“前几天,两个美国来的专家来海边,不经意地逛进我的小作坊。”他说,两人想跟他的船模合影拍照,被他婉拒了。老人没有想到什么推广宣传之说,他认为,“这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不能外泄。”

他说,自己的祖上从什么时候造船,已经无从知晓。不过从他记事起,父亲就是附近有名的造船工,他从10来岁就跟着年长他多岁的大哥学造船。“早时候,学徒工就要3年。”他说,3年只能学到皮毛,即便眼色尖脑瓜子灵,要弄懂所有的船构造和造船工序,没有五到七年都难。

到20岁出头时,他就到诏安、云霄、同安等地,受雇为人造船。“造了一辈子的木船,船就是我的生活。”40多年来,经王炳辉之手的船只,大的木船二三十米,小的四五米长都有,“大的小的造了上百艘吧。”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