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作为中国融入世界的新载体,“一带一路”所承载的精神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球最值得期待的亮点之一。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倡议以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大大优化了中国开放格局、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更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沿线各国联动发展注入了磅礴的正能量。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必将成为这一伟大进程中新的里程碑。今日起,本报推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专栏,全面立体展现“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和重大意义。
吹着东海微拂的风,蟳埔姑娘王秀梅坐在村里供奉妈祖的顺济宫前,身着大裾衫、阔脚裤,同村妇女正帮她梳起蟳埔女特有的簪花围。这天她接到任务,要领着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走走蟳埔。
王秀梅是土生土长的蟳埔人,山东大学本科毕业,在英国、荷兰拿了国际贸易管理的双硕士。很多人以为她会留在国外或者在国内大城市工作,但她却回到了家乡泉州,在离蟳埔村不远的地方开了家销售葡萄酒的外贸公司,仅一年时间,近100万元投入已收回得差不多了。
“留学经历和语言让我无论从欧洲人手中进酒还是在当地售酒,都非常自如。回到家了同样能和世界联系。”王秀梅娓娓道来。
泉州是联合国目前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刺桐港曾与世界近百个国家保持着海上贸易。
外国商人从这里带走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也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奇珍异货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漫步在泉州,依旧可见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犹太教、印度教、摩尼教、佛教等世界几大主要宗教和谐共处,“世界宗教博物馆”名副其实。
一头连着历史,一头牵着未来。2016年,泉州市与“海丝”沿线国家年贸易总额121.5亿美元,约占全市贸易总量的50.59%。
“公司现在线上线下不过三个人,眼下只做欧洲葡萄酒进口。我们给公司定了一个‘小目标’,去经营更多的产品,涉足更大的领域,把好东西也出口到世界各地。”泉州和这个城市的人民,如同王秀梅今日精美的蟳埔女发髻,有灿烂的心花,也有绽放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