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泥土味 身上人情味
精准扶贫,重在农村;精准脱贫,重在党建。
市直农办系统党委在“机关党旗红,‘五个泉州’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旗帜引领下,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走出了一条党建领航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乐做“领头雁” 种好“责任田”
英都镇位于南安市西部,全镇共有贫困户195户、485人。市农业局挂钩帮扶该镇14个行政村的26户贫困户。
为了种好这块脱贫攻坚“责任田”,市直农办系统党委所属市农业局机关党委发挥“领头雁”作用,召开专题会议,将对口帮扶英都镇的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一落实分解到每个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身上。
“对每户贫困户进行核实、筛选,是否达到扶贫标准,才能做好精准扶贫,做好项目扶贫。”去年7月19日,市农业局13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别带队前往英都镇14个行政村的26户帮扶对象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人口状况、家庭成员和致贫原因,掌握他们的发展计划和意向及需要解决的事项,并初步制定帮扶措施和项目。
去年12月8日,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锦川,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晓雄,市直农办系统党委专职副书记傅旺隆等人到英都镇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贫困户洪在地因腿部残疾,离异且行动不便,独自抚养孩子上学,经济困难,刘锦川到他家嘘寒问暖,与他共谋脱贫事宜;市农业局拨款3万元,帮助洪在地购买家畜种苗,发展养殖业。今年年初,市直农办系统党委原书记黄双九一行,再次来到英都镇,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
每一趟走访下来,脚上沾满了泥土,却为贫困户送去了满满温情。通过对贫困户进行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的帮扶,2016年,这26户贫困户中就有18户实现脱贫。
甘当“驻村人” 耕耘田野间
“要率先在全省脱贫出列,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市农业局机关党员、扶贫科科长黄亚洲经常带领扶贫科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奔波在安溪、永春、德化等山区县,进村入户,调查了解我市贫困户实际情况。他们通过深入访谈、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深化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强化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泉州市村集体经济创收项目补助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等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政策文件,提供翔实素材和理论依据,不断推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上新台阶。
在鲜红党旗的引领下,市农业局党员干部勇当先锋,主动选择派驻到贫困村去,让贫困村焕发新生机。去年刚到永春县外山乡驻村挂职的市农业局机关党员、对外合作交流科科长王国鹏创新扶贫方式,开展“订单式扶贫”,扶持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低收入者按照传统养殖和种植方式,发展农村土鸡、土鸭、猪、牛、羊、家兔等禽畜以及生态农家蔬菜、水果等,再通过外地爱心人士的认购,助其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斩穷根”,党旗飘处别样红。在市直农办系统党委和市农业局机关党委的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的各个角落尽情挥洒汗水,奏响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乐章。
(记者 许雅玲 通讯员 王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