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正骨医院手术室爱一幕 玩具陪伴萌宝做手术不怕了

泉州晚报

“你能想到这是进入手术室准备手术的小朋友吗?人文关怀,不是在纸上,而是在点滴中。”昨日,一条朋友圈消息获得众人点赞,这是泉州市正骨医院分管护理工作的副书记、小儿骨科主任医师李炳钻在手术前拍下的一幕:一名小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手上还摆弄着玩具,没有哭闹也没有抗拒,一旁两名护士在不停地安抚。

护士耐心安抚小朋友 (李炳钻/供图)

护士阿姨陪伴玩玩具 1岁萌宝手术不害怕了

这条朋友圈消息背后的故事发生在昨日上午8时许,在正骨医院,一名1周岁7个月大的男童被推进手术室,准备由李炳钻主刀做腿部矫形手术。

这么幼小的孩子被送进手术室,周围的环境变得陌生起来,身边又没有家人陪伴,孩子的恐惧感油然而生,本来还淡定的男童很快就要抽泣起来。

这时候,护士张梅婷和程婷婷不断安抚着孩子,一人不停轻抚着孩子的头,一人边拿着玩具给孩子玩,边和他说话。孩子的注意力渐渐被游戏吸引,忘却了恐惧,与此同时,麻醉师也在不经意间给孩子上药,小患者很快进入了梦乡。

一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男童也渐渐醒了过来,而此时,他已经离开手术室,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昨日下午,记者在医院住院部三楼见到了这名男童,他正在安静地喝奶,见到记者还会微微笑。“如果你没说,我们还不知道医生和护士们对孩子这么上心。”孩子的母亲金女士说,上午孩子一进手术室,自己心里空荡荡的,非常担心,担心孩子会一直哭闹,毕竟他还太小。

但整个过程医生都没出来叫她,等孩子出来时,医生只是告诉她手术很顺利。看到李炳钻主任拍的照片,金女士很感动:“感谢医生护士们能这么贴心照顾我儿子,让他安然度过了那段害怕的时光。”

记者从病房其他小患者家属口中得知,原本孩子要做手术,大人们都很焦心,但手术后发现孩子们情绪上都没什么异样,并没有因为做手术而产生恐惧心理。

给小患者做术前安抚

“其实医生和家属的心情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们能早日康复。”李炳钻表示,在手术室里给小患者做术前安抚,早已是他们的“家常便饭”,或哄或抱或讲故事,使尽浑身解数,就是要确保小患者们能平静地上手术台。

“术前安抚早在两三年前医院就开始摸索尝试。”正骨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苏锦治介绍,几乎每个孩子在做手术前都是非常害怕的,而医护人员们的安抚是必要也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

现在,在医院的手术室里,都会准备一些玩具、布娃娃等物品,护士们也备有四五套服装,这些服装不同于普通的手术工作服,而是带有彩色碎花或kitty猫等卡通图案的,这些都是为小患者特意准备的。

小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医护人员会先了解不同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个性不同,所接受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会让孩子躺在推车上,上面摆放着玩具让他边玩边进去,有的会直接抱着,边给孩子讲故事边给他做游戏。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麻醉师“悄无声息”地给孩子上药,等孩子们醒过来时,他们已经重新回到家人的身边,手术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没发生过一样。

苏护士长称,小患者如果在术前哭哭啼啼,呼吸道不通畅,会不利于术中病情观察,同时,有研究表明,手术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有的可能一辈子都会记着,而通过这种在玩耍中度过的方式,加上对手术室的恒温调节,给孩子添置加温毯,不让孩子亲眼看到术前操作等,对孩子都是人文关怀。

即时快评

好香的一碗 “家常便饭”

■李有余

一边是气氛肃静凝重,甚至是有些冰冷的手术室,一边却是医护人员与小患者温馨可人的游戏画面。

让人如沐春风的一幕,就发生在昨日的泉州市正骨医院。

不用记者链接,我很自然地还想起3月16日,早报A18版曾报道的另一条暖新闻:《我看动画你手术 孩子萌照走红》,就发生在福州市第一医院。

从市区到省城,乃至国内,白衣天使们“医者父母心”式的举动,究竟本是稀罕事,还是惯于抱怨的我们少见而多怪?

昨日主刀的正骨医院主任医师李炳钻,淡然相答——家常便饭。

可就是对面前的这碗“家常便饭”,曾经,随时可能成为患者的我们,对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总是不解、误解、有偏见,甚至是随波逐流地抹黑。

近些年,随着医疗成本不断攀升,有些偶发的暴力伤医冲突被放大,个别医患的极端行为被误读为群体行为。

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骂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医疗资源不公平,看病难,看病贵,药价高……可把医疗保险制度不足和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全赖在医生这个职业上,显然是不公平的。

而正是因为医生和患者是相互成就的,用偏激的言行激化医患冲突,这不仅仅会让医生心寒,更受伤的最终还是我们普通人自己。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之。

社会需要正能量。换位思考,才会有和谐医患关系的良性互动。

期待有更多的“家常便饭”端出。(记者 许奕梅 通讯员 柳真真)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