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从家开始
除了5岁女儿薛子锌玩乐的玩具屋,妈妈高淑清在家里客厅一角放了一墙的书柜,这是属于女儿的私人书架
海峡都市报3月20日讯(记者 黄晓蓉 韩婧 林天真 摄影 黄谨 编辑 郑莲 视觉 方立祺)
晋江一中推行的“家庭书屋”概念,走进了今年的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提案建议,在全国推广晋江一中“家庭书屋”经验,即提倡一张书桌,一个书架,一盏台灯,一批藏书,给家庭建一个知识库。
书香家庭的建设,对书香城市的打造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家庭阅读硬件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还有家庭阅读风气的营造。
不同家庭在意识到阅读重要性和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路上,都难以避免遇到各种阻碍。
国内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李一慢认为,每个阅读台阶,都有不同的阅读策略,学前是亲子共读引发兴趣,小学是海量阅读奠定基础,中学是休闲阅读张弛有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浪漫的、快乐的、以绘本为主要读物的亲子共读,这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时期,也是让父母重新认识到读书重要性的最佳时期。但全民阅读,应该从家庭阅读和少儿阅读开始。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本期《海都深读》,关注家庭阅读培养的个案,阅读身边的故事,或许你能找到你们家亲子阅读的影子,或折射出一个城市的阅读现状。
也有文章提及,泉州,是一座需要捡拾和阅读的城市。
那么,想要更好地认识它,不妨从阅读这一行为本身出发,也许,这是对一座城市最好的认知方式。
小女初长成 老爸的伴读感叹
自从女儿上了高中住校后,阴老师只有周末才见到女儿。
上周,女儿专程打电话跟老爸探讨余光中的散文。“女儿在电话里一直跟我说余光中的散文怎么怎么好”,那个周末,他鼓励女儿把对余光中散文的感触写出来,他编辑好,发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上。这样愉快的父女读书时光越来越少,他特别珍惜。“女儿长大得好快啊,我真希望她不要长大,还是那个跟我去图书馆玩耍的小丫头”。
阴老师是华侨大学的副教授,因为热爱读书,工作之余,他在大学里开了一家陶然书吧,不时举办读书会,鼓励大学生多读书多交流。他对女儿阅读引导,很小就开始。“在贝贝还不怎么会说话时,我经常带她去当时的刺桐花书城、越洋书城、风雅颂书局。带她去倒不是为了让她看书,书吧有吃有玩,在吃和玩中,她开始去翻翻小朋友的书,开始对书有概念了。
真正的阅读指导始于女儿三年级,认字多了,也开始学写作了。阴老师要求女儿每年读100本书,那时开始订阅《儿童文学》,一年24本,贝贝房间书架上的书,开始慢慢多起来。贝贝初中毕业,她读过的书已经有1000本以上了。
阴老师记得,初一下学期时,有一次贝贝一边吃饭一边看一本课外书,外婆嚷道“还不赶快去做功课,老读这些没用的书”,没想到女儿回话,“我就不用读一些愉悦我自己的书吗”。“我当时很尴尬,我压根没教过她这么说,但我鼓励她读书,我心里是乐的。”
初二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讲到《橄榄树》让大家谈感受,正好问到贝贝,她其实三毛的书都看过了,把全班震惊了。
而阴老师理解的读书有3个层次,“第一,为需要而读;第二,为提升自身素质而读;第三,为愉悦自己而读。对孩子的引导,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引导,到了一定层次,就可以朝着第三层次去引导,但是做好第二阶段后,再引导就比较轻松了。”
显然,不知不觉中,他女儿贝贝的读书已经达到第三个阶段了。喜欢的书就可以做到废寝忘食。“很难讲读书给你带来什么不同。它是一种滋润心灵的东西,像中药一样。每隔一段时间,不管多忙,我都要扔下手头事,读读文学,看看电影,不然总会觉得很乏,我的女儿现在也是这种状态。”
阴老师没想到,上了高一,贝贝的读书时间大打折扣。“我觉得现有的教育模式下,高中阶段真正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是有难度的。特别是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怎么有时间去阅读感兴趣的书呢?现在的高中生基本12点以后睡觉,早上6点就起床。上课轮流打瞌睡。他们班规定,想睡就自己站起来听课。很无奈,高考的指挥棒,学生和老师不得不围着考试转,每周考试,每科成绩排名。”
阴老师很是痛苦,“应该把孩子放回到教育该有的状态,开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如果我们的竞争,只是朝着应试而努力,要比别人拔尖而努力,有才华的孩子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
贝贝跟老爸分享过一首她特别喜欢的诗歌《塔》,阴老师却从中读出了女儿心中的那份孤独。“我还是鼓励她内心能保持这块读书的空间,也许这阶段被学业占领了,等她到了大学,可以继续捡起来,这是我失落中的一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