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郑志勇20年创作 100多首闽南语歌曲唱出心中情

海丝商报

说起闽南歌曲,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多数是由台湾人创作的歌曲,比如《欢喜就好》《爱拼才会赢》《雨水我问你》等经典名曲。不过,在南安石井镇,也有这么一号人物,他既是厦门一家物流公司老板,也是一名致力推广闽南语歌曲的歌手。

20年来,他共创作了100多首闽南语歌曲,发行的专辑有《人生的路》《孤单的暗暝》《郑成功》《迎城隍》《慈济功德》等5张唱片。如今,他正在准备录制第6张专辑,同时,他也想将闽南语歌曲“带回”石井,让家乡的乡亲们听听那曲“乡音”。

闽南歌多为台湾人创作?他下定决心创作歌曲

他叫郑志勇,还是学生时,就喜欢和同学们弹着吉他唱歌,回想起当时,郑志勇说只是在“瞎玩”,闽南语歌曲他都没听过。

1991年,从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他进入厦门一家台企上班,很快成为该公司进出口部门的经理。但他并不满足于每个月七八百元的工资,每天下班后,他就到酒吧驻唱,每个月可以拿到近2000元的酬劳。

5年后,他所在公司搬离了厦门,郑志勇并没有跟着公司离开,而是选择在厦门创业。因为有着几年做国际物流的经验,1996年,郑志勇创办了自己的物流公司,音乐也逐渐退居“二线”。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郑志勇再次泛起对音乐的热情。

因为公司业务的关系,郑志勇接待了一些菲律宾华人,工作之余,大家一起出去唱歌,菲律宾华人选的歌曲都是闽南语,他们说在菲律宾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世界里,闽南语歌曲被统称为“福建歌”,代表的是家乡的声音。

在欢唱之余,一名菲律宾华人提出了疑问,“我们唱的福建歌几乎都是台湾人创作的,为什么没有福建人创作的‘福建歌’?”

这个问题把郑志勇问住了,对于音乐的热爱,让他不断地反问自己,台湾的乡亲能把闽南语歌曲唱遍华人世界,为什么咱们就不能创作出更好更精彩的闽南语歌曲?

当时,让郑志勇下定决心,要学习创作闽南语歌曲,并且也能在华人华侨中传唱。

拿着“半成品”拜师学艺《紧返来》获厦门原创歌曲大赛二等奖

在音乐上还算有点“悟性”的郑志勇对自己很有信心,但真正创作出地道的闽南语歌曲,却远比他想象的困难。郑志勇说,那时他靠自己研究琢磨,写出一些词曲,但唱起来却不是那个“味”,总有普通话歌曲的影子。

后来,他利用工作出差台湾的机会,拿着自己的“半成品”,向台湾的一些闽南语歌手、闽南语作曲家讨教。那时候的郑志勇就像个学生,不断地学习着老师传授的知识,改善自己的作品。

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泉州、厦门、漳州的闽南语系,完善自己创作闽南语歌曲的知识短板。在学习中,他发现闽南语歌曲很多字词的唱法跟平时说话的读音是不一样的,以“手”字为例,闽南话读音类似“秋”音,是单音节,而在唱法上要唱成双音——“秋呜”。

作词要工整有段落有层次,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同时要尽量使用地道方言,而且要押韵,这样的闽南语歌曲才会有味道。作曲要根据歌曲的意思做好停顿,避免闽南语的一些字词与普通话的同音字产生听觉上的混淆引误会。这是郑志勇学习创作闽南语歌曲的领悟。

半年多的时间,郑志勇就创作了《人生的路》《紧返来》等闽南语歌曲。2002年,厦门市举办一场原创歌曲大赛,郑志勇带着《紧返来》参赛,一举拿下二等奖佳绩,也因此接到很多演出邀请。

希望将歌声“带回”石井让乡亲听听那曲“乡音”

一次受邀参加菲律宾华人音乐会,郑志勇再次唱起他自己作词作曲的《紧返来》。郑志勇说,当时创作《紧返来》就是引用闽南人离家时,家人那句“紧返来”的叮咛,体现的就是亲人的分离和对团圆的期盼。

一曲歌罢,引起现场华人的共鸣,现场一时掌声潮涌,郑志勇在众多观众的盛邀之下,演唱了一首又一首,观众情绪高涨。从此,郑志勇的名字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等地,随着他优美动听的闽南语歌曲传播在乡亲之间。

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激起他新一轮的创作热情。“闽南地区有着非常独特的地域文化,它联系着台湾乡亲和海外几千万华侨华人,只要乡音响起,所有闽南人的心都会被牵动着,凝聚在一起。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我希望用闽南语歌曲唱出家乡的美丽,唱出心中的情感,唱出所有闽南人的喜怒哀乐,希望用闽南语歌曲,把更多的闽南乡亲团结起来。”郑志勇说。

2005年,郑志勇在厦门成立了闽南语音乐交流协会。每周都会举办闽南歌曲创作与演唱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闽南语歌曲和闽南文化

2007年,他还成立了自己的闽南语歌曲工作室。那段时间是郑志勇创作最“疯魔”的阶段,白天要处理物流公司的业务,晚上下班他就进工作室创作,经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这样下来,每年可以写五六十首的歌曲。

现如今,台湾每年举行郑成功文化节、迎城隍的活动时,主办方都会邀请郑志勇前去献唱。“希望通过这些闽南语歌曲,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郑志勇说,他正在筹备第六张专辑,希望能将自己的歌声“带回”石井,让家乡的乡亲听听那曲“乡音”。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