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塑料紫菜”是谣言! 企业联手重金揪造谣者

海峡都市报

国务院:紫菜塑料做的?谣言! 企业联手重金揪造谣者

海峡都市报2月28日讯(记者 陈金兰 林淑芳)连日来,“紫菜是塑料做的”的造谣视频,引发不少不明事实的消费者恐慌甚至传播,对福建及晋江紫菜加工、养殖业造成严重伤害。据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初步统计,这场谣言给福建紫菜加工业造成近1个亿的损失,还影响到中国东南沿海数十万紫菜养殖户、渔民等一系列问题。

而昨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在会上表示:“网传紫菜塑料视频谣言不可信。对于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虚假新闻要严厉打击,消费者也应该增强判断意识,不要盲目传播这类谣言消息。”

国务院食安办:“网传紫菜塑料”视频不可信

昨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北京电视台记者提问,“近日,网上盛传紫菜是用塑料制成的,随后北京食药监部门进行了辟谣。在监管过程中如何让这些肆意的食品谣言歇歇脚?”“用塑料做紫菜这样的谣言还能有市场,好像还有视频。”

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举例说,“像‘塑料蔬菜’这种谣言,是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你吃了第一口发现是塑料,还会吃第二口吗?”

毕井泉表示,第一,对这种造谣者,食品安全法是有明确规定的,要给予治安拘留的处罚,要严厉打击,这是造谣惑众。

第二,食药总局新闻司曾经组织媒体建立了一个辟谣联盟,希望记者发挥作用,找专家及时分析,看看这种案例有没有可能。

第三,也要提醒消费者增强判断意识,不要盲目传播这类谣言消息。

“食药监总局鼓励受到谣言损害的利益相关者提出索赔。食品安全法规定,媒体造谣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希望媒体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监督这些不实的传言,同时揭露这些制假售假的行为。”毕井泉也提出建议,新闻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一定要客观、公正,建议尽量不要使用“毒食品”“致癌”这样渲染性的字眼,平实一点好。食品安全的报道既要考虑食品安全本身,更要考虑这种报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央视辟谣:“塑料做紫菜”不靠谱

此外,昨天上午8点播出的央视四套《中国新闻》,也以“北京食药监局: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为标题,对“紫菜是塑料做的”的网络谣言进行澄清报道。这条新闻报道了北京食药监局的最近抽检情况,表示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检测,以及近三年的市场抽检情况,都证明不存在“紫菜是塑料做的”的现象。

国务院、央视的权威澄清及报道,让晋江紫菜加工企业都倍感欣慰,纷纷转发、转载。

昨天上午,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江在接受海都记者采访时透露,为了认真总结“塑料紫菜”谣言风波,深入分析该事件给晋江紫菜加工企业带来的影响和下一阶段措施,进一步加强紫菜行业的交流和沟通,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计划于今天在安海召开会员单位座谈会。此次会议主题还包括,研究紫菜行业抱团进行质量安全保险事宜、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重点及发展建议。

悬赏:企业联手 出5万重金揪造谣者

连日来,阿一波食品以及河北、江西等地的部分超市相继自费发布悬赏公告,全城寻找“造谣始作俑者”。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江西、河北等地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其中河北、江西已经锁定两名涉嫌造谣者。紫菜加工企业和超市表示,将依法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造谣者和恶意传播者。

为找出造谣者,2月23日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江西省兴国县太平洋超市,重金悬赏5万元全城“缉拿”。这源于近日一段宣称在兴国太平洋超市购买到了阿一波牌“塑料紫菜”的视频,并在网上引起疯传。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江表示,“对此,阿一波和太平洋超市已经正式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超市监控也拍到了涉嫌造谣者。2月24日兴国公安局已正式立案,我们公司人员也已经抵达兴国县,将全力协助超市依法维权。”

另据河北相关媒体报道,2月23日河北沧州新同天超市“紫菜是塑料做的”的视频造谣者已被挖出,并接受当地派出所传讯。

经过企业、行业协会、媒体、专家等的大量辟谣,以及一线销售人员的努力澄清和沟通,此前遭到下架的紫菜产品已基本恢复上架,不过在农贸批发市场仍未恢复正常销售。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起网络谣言事件的负面影响仍没有完全消除,目前一些会员企业的出货量仍远低于往年同期。消费者如果觉得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完全可以通过拨打12315进行合法维权。”

□事件回顾

视频谣言重伤

福建紫菜加工业

2月中旬,有一段操北方口音的女网民称“买到假紫菜”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有人称,福建阿一波、海佳味等企业产的紫菜是“废旧黑塑料袋做的”,并表示紫菜嚼不烂,劝诫网友“别吃了”。此后,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平台上,陆续出现了“紫菜是塑料做的”等内容类似的几十个版本的视频。

据不完全统计,视频的阅读量、转载量已达到五千万条以上。随着视频的持续扩大传播,造成福建省100多家紫菜加工企业的紫菜产品在全国部分超市被下架,经销商恐慌不敢进货。

“紫菜是塑料做的”的谣言被传播后,很快得到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食品安全报等不少主流媒体、行业协会、企业,通过专家权威解读、做实验等形式进行辟谣、澄清。

据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初步统计,这场谣言给福建紫菜加工业造成了接近1个亿的损失,还影响到中国东南沿海数十万紫菜养殖户、渔民等一系列问题。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不少紫菜企业反映,其间接到不少匿名电话,进行敲诈勒索和人身攻击。

相关报道>>>

“塑料紫菜”惊动国务院 江西河北锁定2名造谣者

本报讯(记者 王宇静) 昨日,深受“塑料紫菜”网络谣言伤害的晋江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志江给记者发来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针对“塑料紫菜”等食品谣言明确指出,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打击。

近日,《泉州晚报》针对“塑料紫菜”不实视频对泉州坛紫菜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追踪报道,引发各方关注。据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消息称,目前江西与河北警方已经锁定了造谣者,泉州警方也已立案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食药监总局局长谈如何让谣言歇脚

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针对此次“塑料紫菜”答记者问时指出,消费者首先要有基本的分辨能力,另外也要鼓励受到谣言损害的利益相关者提出索赔。

毕井泉说:“像‘塑料蔬菜’这种谣言,我看这是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你吃了第一口发现是塑料,还会吃第二口吗? ”针对相关失实的食品谣言,他明确表示:第一,对这种造谣者,食品安全法里面是有明确规定的,要给予治安拘留的处罚,要严厉打击,这是造谣惑众。第二,食药总局的新闻司曾经组织媒体建立了一个辟谣联盟,记者朋友们要发挥作用,找专家及时分析。第三,也要提醒消费者增强判断意识,不要盲目传播这类谣言消息。

各地重金悬赏寻找造谣者

春节刚过,企业正要加大马力全力生产之时,网络上却传出“紫菜是黑色塑料做的”的视频,一石击起千层浪,转载量超过千万次,引发了各地坛紫菜下架事件。作为全国最大的坛紫菜生产基地,晋江相关产业受到了严重伤害。

“视频造成了消费者对紫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恐慌,严重损害了紫菜行业的声誉。”李志江说。

在众多版本的视频中,一段宣称在江西兴国太平洋超市购买的阿一波“塑料紫菜”视频令他们很受伤,为了找出造谣者,他们联合江西省兴国县太平洋超市,重金悬赏50000元全城“缉拿”造谣者。2月24日,兴国县公安局立案侦查。

同样的悬赏也发生在河北省。2月22日,河北省沧州同天购物中心发出悬赏公告,全城寻找“造谣始作俑者”。公告中表示,“近日,有微信传在新同天超市购买紫菜是塑料做的,纯属恶意造谣!”2月24日,该购物中心在其官方微信上发布破案公告:“通过举报信息,我们协助公安机关已查明‘在新同天购买的紫菜是塑料做的’的谣言和视频制造者。我们将对谣言和视频制造者提起法律诉讼,维护企业声誉。”

食企亟需建立相应信息采集机制

“除了积极应对、及时报警之外,我们还将寻求保险方面的保障。”李志江说,今天下午,晋江60多家紫菜企业将召开专题会议,探讨如何完善后续事宜,更有效地打击网络谣言。为了让消费者更安心地购买紫菜,企业还将与保险公司商讨产品质量投保事宜。

目前,部分区域的商超已经恢复产品上架,但是企业在确保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同时,还要抽出大量精力反复辟谣,维权成本依然很高。

面对防不胜防的网络谣言,企业要如何将维权成本降至最低呢?对此,北京仁杜律师事务所主任杜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企业面对网络谣言的应对和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网络一分钟,对于食品企业来讲,损害是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

从实战的角度和实战解决的层面来看,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网络谣言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在网络谣言出现的时候,企业应该第一时间对证明谣言是否属实的相关证据进行搜集、整理和举证。第二个步骤是对网络谣言的第一源头、相关IP地址通过联系相关专业机构,运用截屏等保存证据的方式予以固化。第三个步骤是在取得这些材料之后,迅速地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媒体进行沟通、汇报、报案,取得支持,第一时间截断网络谣言传播的通道。他指出,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规定,食品企业如能建立比较完备的食品生产经营溯源系统以及信息采集机制,能和专业机构建立有效合作,进而让权威媒体有证据敢于发声,谣言便能较易得到有效处理。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