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2月21日讯(记者 吴月芳)泉州中山中路将尝试打造“智慧街道”的概念。
本月在西街116号后座洋楼展出的“泉州古城保护及更新设计群展”中,展示了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的一些理念。工作人员表示,“智慧街道”将使原本混乱的街道管线变得清爽,使WIFI遍布整个步行区,还将激活中山路业态多元化。
2017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古城要做好“留”的文章,将“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等项目写入其中。1月8日,本报曾作相关报道。目前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还在具体设计之中,力争今年完成设计。
昨天,参与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项目设计的香港大学客座助理教授刘可南介绍,步行化改造将打造“智慧街道”。“智慧街道”在上海、南京等城市有所运用。市民看起来可能是一条普通的街道,但是有形的设施和无形的设施都已经有所提升。有形的设施是指排水管网、电线电缆等。“中山路是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人们生活条件更新,日积月累,电线也就越搭越多。”刘可南说,人们抬头看建筑,立面上很多精美的砖雕立面,但是同时也看到很多混乱的线路。改造后尽可能“一杆多用”,或者一个设施多用,就可以使街道风光看起来更加清爽。结合街亭的设计,让WIFI能够遍布整个步行区,可以减少对有形线路的依赖。
中山路商业业态的更新,激活二楼空置的空间,也是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的目的之一。刘可南介绍,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因为二层的可通达性不是特别好,人们不容易上去,所以现有的中山路二楼的活力不够,甚至有许多空间空置。
激活二层空间可能采取两种方式,比如一层加装楼梯带动二层,或者打通二层的通道,设置文化空间、办公区域等。“总的来说难度不小,方案还在设计中。”刘可南说,具体的建筑采用何种方式应具体分析。
此前泉州古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项目,将以金鱼巷微改造、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作为古城街巷改造的突破口,从中充分挖掘培育古城业态,引导适合的旅游等相关业态入驻,吸引客流和人气。目前金鱼巷微改造、南侧八卦沟的市政景观提升方案,都在设计中。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后,将对古城部分街区进行“串珠成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