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灯”吉祥如意,“金鱼灯”活灵活现,“荷花灯”出水芙蓉,“猪八戒灯”憨态可掬……元宵灯会临近,连日来,泉州老城区的花灯艺人正加班加点赶扎花灯,点亮泉州古城。昨日,“泉州花灯”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晓萍和家人同样在忙碌着。
陈晓萍正在制作花灯
春节期间不停歇 赶扎花灯迎元宵
近日,记者找到陈晓萍时,他正忙着扎制“金鸡报晓”生肖花灯。花灯已成形,金鸡的嘴巴形似正在打鸣,神态栩栩如生。他的妻子装饰着半成品,女儿则忙着粘贴花灯的饰物。
“好花灯最重要的是骨架造型”,陈晓萍指着半成品金鸡花灯说,该花灯由许多竹编圆圈组成,有大有小,有的尖一些,有些椭圆一些,一起配合好才能造就传神的动物造型。好花灯还要考虑透光性,比如用纸雕的手法做亭子屋顶,以前陈晓萍只把纸片像鳞片一样整齐地挖开,纸张一样能透光,但是今年他制作了更立体的瓦片,在透光的同时造型也更好看了。
今年,陈晓萍制作了50多盏精品闽南传统花灯,将在元宵灯会新门街展区展出。“春节期间我们没办法休息,要忙着赶制花灯。”陈晓萍说,一盏普通的花灯从设计、做骨架、装饰要一个星期的时间,精品花灯的制作时间要翻倍。春节前后这段时间,是花灯艺人最忙的时候,大家忙着制作花灯,为的就是在元宵节期间能把更好的花灯呈现给群众。
一家四代做花灯 传统中融合新元素
陈晓萍的家在中心市区西街炉上埕,他是彩扎艺人陈天恩的儿子,自7岁起学做彩扎,如今已有50多年。目前,他是“泉州花灯”省级“非遗”传承人。
“我们家四代人都在做花灯。”陈晓萍说,算上爷爷,加上女儿,一家四代人在做花灯。
“花灯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代代相传至今。”陈晓萍说,做花灯、赏花灯是泉州人过元宵的情趣所在。以前的古城,夜不闭户,孩子们成天玩耍在一起。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做灯,有最简单的纸花灯,也有带着小轮的兔子、狮子等“高级货”。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孩子们就带着自家长辈做好的花灯,集中到小巷弄堂中一起玩。无论精致不精致,都要点上蜡烛,亮堂一番。现在的花灯也赶上潮流,注入了不少的现代元素,在花灯款式上创新,将新元素融合到传统花灯中。今年是鸡年,因此,花灯的主题围绕鸡来构思制作也比较多。
陈晓萍说,泉州花灯根据制作材料的区别,分为刻纸灯、针刺灯和彩扎灯。他们家传承的彩扎灯主要是用绸布制作,但也融入了刻纸、针刺等技艺。“虽然坚持传统工艺,但是每年总要想办法创新,不然大家看了也无味。”(记者 王金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