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两会期间 代表委员建议加强智能制造海外专利布局

泉州晚报

去年11月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泉州。事实上,2013年以来,泉州已经开始主动对接、大刀阔斧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编制《泉州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质量品牌、服务型制造三个专项行动计划,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泉州一家公司通过一系列技改项目提高产能。

泉州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上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图为泉州一家公司通过一系列技改项目提高产能。(林劲峰 摄)

目前,泉企在数控化产品的生产与运用上已初具雏形。那么接下来,在智能制造发展中泉企还有哪些改善与提升空间?他们又将如何乘着智能制造东风实现转型升级?这些话题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的关注点之一。

大力推广数控产品应用

据了解,以推广应用“数控一代”产品为抓手,泉州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上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包括在企业原有设备基础上数字化、网络化的升级改造,引进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加快智能化产品研发与设计,以及企业协同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等。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份,我市已有1300多家规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工程,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30%。据介绍,这些企业减少劳动用工30%,国产替代进口的装备降低成本50%,缩短产品开发周期40%,全市规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每年提升近10%。同时,开发了200多项数控和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品,获得相关专利3000余项。

以九牧厨卫公司为例,其自主研发应用的陶瓷智能生产设备拥有100多项专利,一个马桶的生产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缩减至20分钟,产品合格率由70%提升至96%。

智能制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者的结合。去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泉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创建评估会上指出,发展“中国制造2025”要提高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从全国范围看,目前“中国制造”还处在数字化补课阶段,网络化则刚刚起步,而迈向智能化仍然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