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老人退休来泉州27年 常备百种药应邻里不时之需

海峡都市报

热心刘琴仙退休来泉27年 常备百种药应邻里不时之需

刘琴仙的百药箱

海峡都市报1月16日讯(记者 陈莹钰 田米 文/图)

“老妈,你一天到晚都忙什么呢?”

“我好多事情呢,刚才烫伤的阿花来找我换药了。”

几乎每天,儿子都会给母亲刘琴仙打电话,劝她搬去同住,但总被母亲一句话憋了回去:“附近这帮邻居舍不得我。”

过了年兜,刘琴仙就80岁了。三年前老伴意外去世后,她每天早上依然准时6点半出门打太极拳,两个小时后买菜回家做饭。她一个人把老房子打理得整整齐齐,家里始终备着100多种常见药,附近谁烫伤了、血压低了、血糖高了,谁家娃咳嗽感冒了,甚至家里起火了,都习惯喊一声:“老刘在家不?”

厝边大小事

她都少不了帮忙

27年前,为了照顾女儿,刘琴仙从老家南平的医院提前退休,来到泉州,住进了丈夫位于海滨街道涂门社区的老房子里。这些年来,她没学会闽南话,却和邻居们熟络得很,大伙都喜欢和她倾诉家事。

隔壁老姐妹阿萍(化名)的儿子没有劳动能力,儿媳妇也有顽疾,全家很长一段时间都靠阿萍的退休金度日。几年前,阿萍孙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却迟迟拿不出学费。“能走出一个大学生多不容易。”刘琴仙身为计生中心户长十年,决定到社区帮孩子申请助学金。社区很快有了回应,学费解决了。如今,孩子快研究生毕业,每年放假回来都要来看看刘琴仙。

去年,阿萍的亲家母从四川来,大冷天睡地板,刘琴仙知道了,赶紧回家拿了床新被子送过去;知道阿萍总挑折价的剩菜买,刘琴仙若买了鱼,就会留一条,给她送去。

去年有一天,刘琴仙买菜回来,听到邻居阿花火急火燎地叫:“老刘,着火了!”她三步并作两步赶过去,发现阿花家的插座冒火,火苗直逼屋顶,赶紧拿了棉被一把盖住插座。刘琴仙说,当时危急,都记不得是从谁家拿的棉被了。

常备百种药

应邻里不时之需

刘琴仙有一头乌黑的头发,背挺得笔直,如果她不提,没人看得出半年多前,她刚做了一场癌症手术。桌上放着一些养生、医疗书籍,都是她逛书店买的,平时闲了就看一看,“这本《糖尿病饮食》,我打算送给血糖高的隔壁家。”

房间里大小药箱,放的都是日常药品,救心丹、活络贴、云南白药、烫伤膏……还有纱布等,一应俱全。这些本是自己应急用,几次帮邻里看些小病小痛后,大家有不舒服都爱来找她,她索性把药越备越多,有亲朋去旅游,也不忘托他们带点好药回来。

半年前,老袁6个月大的孙子咳嗽不停,刘琴仙教她用冰糖炖银耳给孩子吃,连放多少冰糖,多少银耳,她都仔细交代;一次,阿萍晕倒在家中,儿媳妇只懂往刘琴仙家跑:“老刘在家不?”刘琴仙赶紧联系在医院工作的女儿,并一路护送阿萍去医院,全程陪着检查;前天,阿花打扫卫生时,碰倒放在地上的水壶,热水撒了一脚,起了泡。刘琴仙用备着的纱布和烫伤药帮她敷上,第二天又帮她换药。

社区组织义诊,唤她帮忙,她便带着自备的血压器去;阿花说,遇到事情,自己甚至有些依赖老刘。

热心,有知识,是大家对刘琴仙最多的评价。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刘琴仙忙碌的身影。她说,“一辈子做善事难,我只是尽所自己能对身边人,我还能行走多久,就这么做下去。”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