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代表委员聚焦古城旅游 把古城游“拳头”打开来

泉州晚报

代表委员聚焦古城旅游品质提升——

把古城游“拳头”打开来

承载着千年人文的脉络,泉州古城独一无二。近年来,如何保护利用古城,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更是多年来泉州两会聚焦的一大热点。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提升古城旅游品质,从中山路步行街改造、古城业态提升、完善周边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记者 殷斯麒 王金植 许雅玲

近年来,泉州古城游线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资料照片)

【漫步古城】

关键词 古街巷游 建议: 多种方式开发古民居

泉州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闽南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不像自然景观那样直观浅显,它需要一个客体来承载和体现。而古民居、古建筑就是一个最好的载体。由于年久失修,古民居、古街巷的保护利用迫在眉睫。

民建泉州市委会提出,目前老城区、古街巷游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内涵单一、体量较小、权属复杂、维护成本高。建议采取借用、租用、合作、置换、委托等方式开发古民居。一是合作开发,双方签署长期(30年)的合作合同,业主将古民居交由政府(或商家)经营,期限内由政府(或商家)承担所有维修费用,业主按比例分享收益。二是产权置换,政府按照一定比例用空余的安置房来置换古民居。三是租用开发,双方签订长期租赁合同,政府(或商家)逐期支付租金给业主,期限内由政府(或商家)承担所有维修费用。四是借用开发,政府出资维修或翻建无人居住的危房,业主无偿将古民居借予政府一定年限。五是权责分离,对于国有的古建筑和复古建筑,实施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委托分离。市国资委可以成立一个古城旅游公司,由市政府出面将国有可开发古建筑和复古建筑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统一移交给古城旅游公司。

关键词 步行街 建议: 中山路试水步行街

中山路实行步行街的呼声由来已久。今年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古城要做好“留”的文章,抓好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姚良铸代表建议,推进中山路步行街的建设,吸引民间传统非遗工艺项目入驻,适当设立小型专题的博物馆作为展示平台,让泉州传统民俗可看、可玩、可带、可体验等。

记者从泉州市古城办获悉,泉州今年将启动中山中路(涂门街至打锡街段)步行化改造项目,改造路段全长240米。项目属于古城保护发展“六大工程”中的“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之一。项目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制定方案,并且已经召开两次专家评审论证会,目前初步方案已经出炉,正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优化。

【品味古城】

关键词 古城业态 建议:关注老字号创新发展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这句话是泉州旅游业一直以来的写照,虽然因此让泉州获得宗教博物馆的美誉,但也形象地暴露出老城古建筑种类简单、内涵单一的不足。

王锦延委员建议,推动古城旅游业与文化、农业、工业、体育、教育等领域全面融合,深挖古城文化资源,在主要景区引入地方特色文化表演,丰富游客夜间生活。引导发展旅游装备业,积极培育低空飞行、邮轮游艇、水上和山地运动、康体养生等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时尚工艺旅游、滨海雕艺文化、“旅+茶”、“旅+香”、“旅+瓷”、“旅+石”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

对于创新发展业态,丁峰委员同样有话要说。他建议,多关注泉州老字号,结合老字号的培育和评定让传统文化服务经济发展。“晋江在五店市推出灵源万应茶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我们可以结合古城保护发展泉州的老字号。”

关键词 “古早味小吃” 建议:建设泉州小吃一条街

泉州拥有丰富且别具风格的特产、特色小吃。近年来,尽管泉州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但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却一直跟不上节奏。不少游客抱怨,礼品种类繁多但缺少统一销售,门店分散各处不易购买,且包装较为滞后。民建泉州市委会认为,可以建设闽南传统小吃博物馆,一方面对闽南传统饮食文化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所在的古街巷开发闽南小吃一条街。建议在西街(西段)“田螺、烤鱼一条街”的基础上,与泉州风味小吃同业公会合作建设泉州风味小吃一条街。小吃街白天可以接待团队游客,晚上可以接待外地散客和本地市民。

民建泉州市委会还建议开元寺边已建成大巴停车场,可在停车场边的中闽百汇开设泉州特产(台湾特产)专区,并在西街片区规划建设泉州小吃一条街。

【智慧古城】

关键词 语音系统 建议: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泉州古城历经千年岁月洗礼,背后深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载着沉甸甸的历史。但是目前古城内诸多文化类旅游景点并没有专业的讲解员,图文资料单薄,难以满足自助游客的需求。民革泉州市委会苏金泷委员认为,要建立语音系统,满足自助游客需求。

苏金泷介绍说,去年泉州古城语音导游系统的建设,目前建成了300个语音导游点,覆盖点位主要以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主轴,由北至南分为西街片区、文庙片区、城南片区,包括街巷、名人故居、文保单位、景点和特色旅游单位等五大类,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覆盖古城区内大部分较知名的文化类旅游景点。要进一步完善泉州古城语音导游的拓展功能,如自动定位触发、手绘地图导览、GPS定位推送、自助线路规划等。

民建泉州市委会建议积极推动在古城区的二期语音导游系统建设,实现古城区旅游点语音导游全覆盖,逐步推进全市语音导游系统建设,让游客全面了解我市的历史故事和民俗风情;实现4A级以上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慧语音导览系统、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旅客分流等功能全覆盖。

关键词 虚拟景区平台 建议:3D呈现虚拟博物馆

泉州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有众多的宗教史迹,堪称宗教旅游胜地,但这些都是实物,如果实物插上科技的翅膀,那会是怎样的一个景致呢?

民建泉州市委会认为古城是泉州海丝的一大亮点,泉州全城都是博物馆,可以利用3D、VR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为载体,开发古城泉州景区网络虚拟旅游平台。结合泉州市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为契机,提供各类整合的移动服务信息,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信息的智能服务,将智慧旅游打造成泉州海丝旅游的名片。

【完善古城】

关键词 古城水系 建议:整治八卦沟打通古城水系

古城市政设施建设不同于新区开发建设,因为空间有限,更需要更新市政设施设计理念。来自鲤城代表团的黄志煌等8名市人大代表建议,可借鉴管廊建设的思路,在空间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古城自然排水体系。市古城办可联合水利、市政、规划等部门对古城八卦沟水系进行统一规划、整治,并部分适当拓宽,打通古城水系。

黄聪吟委员建议,古城应该“瘦身”与“健体”相结合,一些非古城功能应该逐步转移出去,系统解决古街巷的修缮、防火、排水等问题,珍视和保护古城内难得的水系资源。

关键词 停车场 建议:利用地下空间实施错时停放

泉州老城区的建筑物大部分建于2007年以前,此前未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停车资源稀缺;也几乎没有一个大型停车场,只有少量的停车位,显然不能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因此,市民停车只能“见缝插针”,轿车基本上都停放在道路两侧,一辆挨着一辆,一字排开,挤占道路资源。而一些典型的老街巷,如西街、聚宝街等,由于道路较为狭窄,轿车通行都困难,停车就只能停放在比较远一点的道路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交通的拥堵。

市政协委员许丽英、张继红建议,在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的老城区,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和学校操场的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利用医院、酒店、大型商场的空间建设立体停车场;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停车场的建设;推动行政机关、居民小区、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停车资源向社会错时有偿开放。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