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完善医疗教育配套服务

泉州晚报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满一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呼吁

完善医疗教育配套服务 让“二宝”来得更幸福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至今已满一年,在泉州,不仅产妇和新生儿数量有所提升,高龄、高危孕产妇数增加、妇产床位紧张、产儿科挂号难、医护人员连轴转等情况也相继出现。不少市民不禁想问:“政策已经落地,医疗、教育等配套公共服务准备好了吗?”这一问题,也是今年泉州市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关注焦点之一。■记者 郭晓冰 石勇 文\图

【现状调查】

孕检难约 彩超检查排长队

李女士已怀孕7个月,比起自己生育一孩时,她发现孕检变得不容易了,“之前有一次,本来想预约最近那两天的孕检,没想到网上的预约号全满了,好在我都是提前准备,不然还真有可能错过最佳检查时间”。

“孕检人数明显增加,的确难约了,以前临时来孕检都没问题,现在很有可能就调配不过来。”解放军第180医院妇产科陈婉红医生介绍,尤其是彩超检查,常排起长龙。

据悉,孕妇在孕期一般有4—5次彩超检查。“医院彩超设备有限,普通彩超还好,如果是三维彩超,一次要耗时半小时以上,设备负荷能力有限。”陈婉红说,孕妇需要定时孕检,提醒孕妇及其家人关注孕检时间,提前预约安排,留出一定的灵活时间,别挨到最佳检查时间快过了再来医院临时孕检,很可能会出现排不上、错过检查时间等情况。

一床难求 走廊升级变病房

不少孩子会问:“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对这个问题,待产的胡女士有了新的答案:“以后我就告诉孩子,他是医院走廊上拾到的。”胡女士的玩笑是有原因的,预产期今年1月的她正在医院走廊待产,期待他们家的“二宝”,陪伴她的家人时不时就问经过的护士,“病房有床了吗,能不能搬进去?”

当下,走进医院妇产科,几乎每个病房里都住满了待产或者刚刚分娩的产妇;走廊上,加床也排得满满当当,俨然升级成病房。

记者随机采访一些准妈妈,她们都对日趋紧张的产科床位表示担忧。“要到明天早上才有床位,大家都排着队呢。”一名待产的孕妇说。

“产妇变多了,而且生两孩的不少属于高龄产妇,高危因素也多,医护人员连轴转、加班成了常有的事。”一位忙碌的护士头也不回地说,“有时候下班看看手机,上班期间计步软件显示都有一两万步呢。”

儿科拥挤 还要担心入学挤

2016年,除了“全面两孩”,还有一个词非常热,那就是“儿科医生荒”。

孙先生的小孩最近感冒了,让他着实体验了一把儿科的拥挤。“人多不说,大家都很着急,喜欢围着医生。”孙先生说,他们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和医生说上两句,时不时就有其他病人家属走进来,要么拿着检查单问情况,要么拿着药反复问该怎么吃。

“这个季节呼吸道疾病增加,儿科医生简直一个人要拆成好几个人用,我们常呼吁家长们要相互理解,提高看病效率,但家长们一担心就慌了,儿科本来就人满为患,效率还提不上去。”福医大附属二院的一名儿科医生说

“现在看病不容易,以后小家伙读书,到时候还不知道堵成什么样子。”孙先生感慨。

【建议提案】

基层医疗服务急需补充提升

●市人大代表 张嫚嫚

作为丰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治医师,张嫚嫚在对孕产妇进行保健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无法满足现有的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工作需求。

张嫚嫚建议,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地,解决目前场地受限问题;二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保障基层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工作有效开展,做好“全面两孩”基层医疗配套服务。

提前规划完善医疗教育配套

●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

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和社会保障的建议》,指出要实现“全面两孩”政策的预期目标,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妇幼医疗、卫生防疫建设等民生重点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有效措施来加以推动。具体可以从8方面着手:

1.加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2.政策扶持,可增加生育津贴、完善医保体系、改革完善生育保险制度,降低生育成本;3.调整教育规划布局,合理均衡地统筹城乡数量和布局;4.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新核定教师编制,统筹调剂师资力量,缓解“产假式”缺编问题;5.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发展公益性和普惠性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6.建立公益性学前教育财政补助机制;7.加快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薪酬分配方面对助产士、产科医师、儿科医师、护士等予以倾斜,激发妇产科儿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8.加强保姆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大职业保姆培训。

服务“全面两孩” 医院要担起责任

●市政协委员 董少良

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解放军第180医院院长董少良认为,为做好“全面两孩”的配套服务,首先医院要担起责任,做好宣传指导工作,包括高龄产妇的产前检查和产后恢复宣传指导等;其次,要加强相关专科医院的建设,解决妇产科、儿科一床难求的问题;再者,床位有了,没有人才也是徒劳,因此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并通过政策倾斜、提高保障等方式留住人才。

【部门回应】

“十三五”期间产儿科床位

力争新增2000张以上

2016年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第一个年头,泉州市各医院孕产妇接诊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市卫计委不断完善产科儿科体系建设、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建立母婴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母婴健康。针对中心市区产科长期处于加床状态的情况,卫计委结合实际对床位资源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改善住院条件,变加床为固定床位,目前,中心市区已新增产科床位100张。

此外,2016年泉州市还开工建设一批社会资本办妇产技术及月子服务机构,计划2017年底前新增妇产科床位1000张以上。完善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巩固新生儿救护和儿童医疗救治体系。添置急救设备、强化人员培训;规范危重症孕产妇会诊、转诊流程,着力提升危重症孕产妇识别、转诊能力和急救水平。

《泉州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面对“两孩”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导致疾病谱的变化等带来的民生问题,未来五年泉州市将通过多举措解决。

对产儿科资源不足问题,《规划》提出要加强综合医院、中医院妇产科、儿科床位建设。据悉,2016-2017年将新增妇产床位1000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力争“十三五”产儿科床位新增2000张以上。同时,全市注重加强产儿科等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在“全面两孩”政策放开的背景下,泉州也将进一步创新计生服务管理。实行一、二孩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和再生育审批制度,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全面落实避孕节育措施自主选择,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

“十三五”期间将新建

200所公办幼儿园

不少家长普遍关心三年后的幼儿园入园问题,记者从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94所,新增学位近7.7万个。

2016年,泉州市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公办幼儿园比2015年增加31所,达245所,在园幼儿数增加1.03万名。

2016年秋季,位于东海学园的泉州一中东海校区、江南学园的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正式招生。城东学园内的泉州五中城东校区、东海学园内的晋光小学东海校区、江南学园内的鲤城第二实验幼儿园在2015年和2014年已经招生,三大学园全部启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了新城区,惠及新区居民。泉州七中江南校区、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城东校区、泉州丰泽幼儿园城东校区等项目亦在稳步推进,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泉州市已完成中心城区教育专项规划修订工作的初稿,力争到2020年前实现中心市区新区规划建设学校人口规模配置、校园占地和校舍建筑达到省定标准。

根据《泉州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泉州市将把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按照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000~6000人设置1所幼儿园的原则,优化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落实新建小区同步配套、使用幼儿园有关政策,满足就近入园需要。

泉州市将立足“两孩”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我市普惠性、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公办性质幼儿园504所占35.39%,其中公办园245所占17.2%)的实际,通过实施第二期、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公办园200所,以县为单位建立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新机制等措施,构建以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争取到2020年,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达85%,其中在公办性质幼儿园就读的达50%以上,各级示范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到40%,实现“优质普惠发展”的目标。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