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泉州两会开幕:康涛作《政府工作报告》摘登(全文)

泉州晚报

奋力开创“五个泉州”新局面

康涛在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一、过去五年及2016年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中共泉州市委领导下,本届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中央、省和市委重要决策部署,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市委“三大战略”,全力推进“五个泉州”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过去五年,泉州经济在科学发展中跨越前行。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610亿元(预计,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784亿元、外贸进出口1652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62%、75%、148%和48%;经济总量连续18年居全省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7万元。

过去五年,泉州改革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组织实施“金改”“综改”等4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列入国家战略。

过去五年,泉州城乡在统筹融合中绽放新颜。城市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步伐加快,环湾建成区面积达214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64.5%。晋江新型城镇化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

过去五年,泉州文化在传承弘扬中彰显独特魅力。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海丝”国际研讨会、中阿城市论坛,“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成为国务院确定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

过去五年,泉州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了更多获得感。五年累计统筹8.6亿元资金,帮助12.6万人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9%、10.5%。新增中小学学位9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7.5万个。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1万张。

2016年是本届政府最后一年,在市委领导下,我们坚持稳增长、控风险、谋长远,全市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8%、9.2%和11.1%,“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精准施策力促经济稳定增长

打好政策“组合拳”。出台稳定工业、企业技改、兼并重组、降低成本等10多份专项政策,兑现企业扶持资金40.3亿元;争取国家和省级补助110.7亿元。深入一线帮扶。落实市委“帮扶企业发展 促进项目落地”活动周。大力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政府投资工程采购名优地产建材产品超30亿元,“手拉手”对接产能823亿元。扩大有效投资。实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活动年”,组织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753个“五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942亿元,25个补短板工程包完成投资185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95.9亿元。全力防控金融风险。实施党政主官“一把手”工程,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不良贷款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二)按“路线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入实施“泉州制造2025”。“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经验在全国推广获批“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出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1+X”政策体系,新增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63家、发明专利1350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晋华集成电路、天电光电、中科植物工厂等重大项目开工,通达智能制造、晋江高效太阳能电池等32个制造业重点项目投产。加快建平台聚人才。引进设立石墨烯产业研究院、哈工大工研院、南洋研究院等高端平台。深化“海纳百川”高端人才集聚计划,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入选省高层次人才49人。深化“第三产业发展年”。404个项目完成投资631亿元。全市电商交易总额2810亿元,比增39%。全市接待游客58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17亿元,分别增长14.3%和16.1%。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亿元。

(三)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抓好国家“金改区”建设。全市各项贷款余额5865.5亿元;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帮助授信300多亿元,“无间贷”模式在全国推广。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超500家,全省首家金融租赁公司开业。深入实施“民综”改革。设立运营产业投资基金及新兴产业、集成电路、高新技术等子基金。推广PPP模式,落地项目17个、总投资258.5亿元。率先启动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实行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海丝”先行区建设。牵头推进“海丝”联合申遗,开展14处遗产点、1处关联点的修缮保护和环境整治,我市首部实体法《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获批,首发海上丝绸之路特种邮票。

(四)“点线面”加快城市建设提升

抓好城市关键点、精品点。501个环湾规划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14亿元,泉州科技与规划馆、东海工人文化宫、大剧院、图书馆、东海大厦及泉州植物园等加快推进。建设城市交通线、景观线。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开工,有轨电车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中心市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入使用;山线示范段、滨江北路水线等加快建设,“2+2”生态景观提升基本完成。打造城市示范面、展示面。编制环湾新城空间控制和城乡一体化规划,开展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系统谋划推进古城保护提升,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成三朝巷、象峰巷微改造。建成开放古城规划设计展示馆、古城会客厅,完成府文庙保护利用提升工程,培育新门街文化旅游街区、苏廷玉故居等业态示范点。举办首届“海丝”古城穿越徒步活动。推进城市精细管理。强化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持续开展市容市貌整治。完成中心市区超标电动自行车综合整治。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22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实施项目675个,新增国家和省级特色小镇6个。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新办理居住证59万张。

(五)以人为本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把七成以上的地方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抓好超强台风防抗和灾后重建。及时出台实施灾后重建“1+11”方案,落实财政救灾资金4.8亿元,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受灾群众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精准推进扶贫工作。出台强化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实现脱贫3.3万人。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建设环境整治村184个、示范宜居村42个和美丽乡村景观带10条。认真落实市人大关于加快规划建设白濑水利枢纽工程议案的决议,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2.7万套。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完成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和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200个;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88所。全市51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平等教育权利。加快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福医大附属二院东海院区等项目进展顺利,泉州滨海医院建成投用,全市新增医疗机构床位2000张,完成医保的管理经办“三保合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建成泉州木偶剧院,铺开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成为央视春晚、元宵晚会分会场。编制21个闽南文化重点区域保护规划,建立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29个。举办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获得里约残奥会金牌一枚,实现夏季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晋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9项改革成果。141个重点流域、跨境流域污染整治项目完成投资14.9亿元,小流域“赛水质”活动整治河道69公里,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主要干流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优良率98.3%。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集中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成为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示范城市。推进诚信建设,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认真执行市人大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议案的决议,基本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工程三年行动,事故指标均有下降。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和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

(六)转变作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政府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依法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主动配合市人大依法履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7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支持市政协履行职能,主动接受民主监督,深化重大事项事前协商,办理政协提案483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8%。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压缩项目推进全过程的自由裁量度,减少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124项,取消各类证照证明材料541件,清理规范行政审批申报得到国务院表扬推广。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