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200.5亿元

晋江新闻网

2017年将加快推进财政供给侧改革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昨日,晋江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晋江市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2017年预算的决议。数据显示, 2016年晋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入库预计为119.54亿元,完成预算100%,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为200.5亿元,完成预算100%,增长0.1%。

­“2016年晋江市财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晋江市财政局局长肖金树表示,2017年将加快推进财政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提供稳固可持续的财政保障。

聚集要素推动创新转型 兑现产业扶持资金13.9亿元

2016年,晋江着力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设立规模500亿元安芯产业投资基金,运用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引入社会资本42.05亿元;投入27.15亿元培育发展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光伏电子、汽车制造、“体育+”等新产业,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创研发等新业态;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兑现各级产业扶持资金13.9亿元;巩固基础税源,安踏、恒安纳税分别超12亿元、10亿元,纳税上亿元企业24家,共纳税67亿元。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资金4.29亿元支持三创园、文创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及中科院、中纺院等7家国家级科研机构运营,设立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兑现人才培育引进政策1.27亿元,打造创新发展引擎。

­着力减轻企业成本负担,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降低企业成本1.9亿元;落实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1.8万家企业纳入“营改增”,实行不动产进项抵扣,为企业减税超10亿元。

­2017年,晋江将充分发挥财税杠杆作用,继续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综合运用产业扶持资金,有效运作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全力服务“三大战略”“136攻坚行动”和“七大品质提升工程”;完善科技平台和创新载体运营机制,支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减税清费,服务企业降本增效,巩固发展基础税源;推动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石墨烯等新产业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构筑转型升级新支撑。

­推进民生福祉改善 年度民生投入69.25亿元

­改善和保障民生是发展之要。2016年,晋江年度民生投入69.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2%,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得到优先保障。

­着力优化教育规划布局,推进171个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高中、中职学校助学金标准,推进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药品零差率补偿机制,加大晋江市医院、安海医院、晋南分院,以及磁灶、东石等中心卫生院建设投入,支持引进树兰医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社保方面,投入城乡居民社保体系资金16.27亿元,持续提高新农合、五保户、城乡医疗救助、临时困难救助等社会福利保障标准;实施精准扶贫,兑现“春风计划·四帮四扶”救助资金3000万元;推进晋江市社会福利中心及256个村(社区)居家养老站、41个镇村敬老院建设。

­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投入“美丽乡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小区“二次供水”改造、环卫保洁等5.29亿元,投入水资源保护 2.12亿元,九十九溪、虺湖等流域生态治理3.08亿元,造林绿化1.1亿元,拨付“莫兰蒂”等台风救灾资金2622万元。投入文化体育事业资金2.82亿元,支持文化传承、古村落与文物保护,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和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文体事业发展。

­新一年,晋江年度安排民生资金71.27亿 元,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将推进169个教育建设项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投入4 亿元办好22件 “为民办实事”、200件民生“微实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注重盘活资源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除了在产业、民生等领域的投入外,2016年,晋江注重盘活资源,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科学运作、有序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有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投入安置房建设28.63亿元;投入交通、市政及防灾体系等公共配套设施37.18亿元;安排12.35亿元支持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注重核心功能集聚,整合资金22.76亿元,引入社会资本66.07亿元,加快培育集成电路产业园、三创园、文创园、国际电商园、综合保税区等功能区,支持国际鞋纺城、海峡石化产品交易中心、海峡五金机电城、海西家居建材城、食品园专业市场,以及陆地港、传化公路港等建设。

­2017年,晋江将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运用金融工具,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完善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机制,着力打造四大集团、四大公司为主体的国有企业架构,发挥国企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盘活城市公共资源,构建国企“投资-回收-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资金资产经营效益最大化。持续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同时深入推进财政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点建设,构筑财政资金和队伍运转安全网。

­(记者_陈维曦)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