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392个村(社区)立村规民约 不比排场比慈善(图)

海峡都市报

晋江作为全国唯一县级代表介绍移风易俗经验

392村立村规 不比排场比慈善

志愿者和市民在“喜事从简,准点开席”承诺书上签名

海峡都市报12月6日讯(记者林天真)晋江392个村(社区)都制订了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通过公议、公订、公示规约,做到精准精细可操作、内容量化具体、措施奖罚分明,让村民、群众成为自治的主体,创下移风易俗的“晋江经验”。

日前,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上,晋江作为全国唯一县级代表,在福建分会场介绍了移风易俗的“晋江经验”。随后,中央主流媒体纷纷聚焦晋江,还曾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报道。

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村民吴福才说,自从村里“村规民约”出来后,倡导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后,生活轻松了很多。

据悉,大埔村对红白喜事用餐的事项、时间、规模等环节都作出相当详细的规定,并以村民代表大会的程序进行表决。大埔村党委书记吴金程说,这项村规民约实施后,不少村民还将节省下的资金用于敬老、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这一年可以节省下来总共好几百万元。给困难户、低保户买些油米,还有些大病重病报不了账的,有3000元、5000元、10000元补贴他。”

而晋江也号召市民,把节约下来的礼俗开支捐赠给公益事业。“简办婚宴、捐助慈善”已成为主旋律。仅晋江慈善总会成立至今,就接受红白喜事简办公益捐赠12.5亿元,占累计善款总额47%。

晋江市文明办主任陈多多表示,晋江的村社制定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顺应群众想变又不愿出头、盼改又不敢主动的心理,通过公议、公订、公示村规民约,把群众意愿转化为共同意志。”

农历四月初四是晋江东石塔头刘村传统习俗中的“佛生日”。如今,村两委牵头把“佛生日”办成民俗文化节,举办拔河比赛等活动。塔头刘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进说,办成文化节,一年就可省下开支300多万元,还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表示,晋江注重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习俗中优良、合理和有益的成分,并努力以新的文化成分来剥离、取代其糟粕,在破除旧俗陋习的同时促进文明新风的树立。针对闽南传统的“普度日”,晋江引入文体、科普、环保等元素,把“普度日”变成“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扶贫济困日”。

另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晋江特别注意留住“乡愁”,延续传统。晋江正逐步加强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建立更加科学有序的生活秩序,倒逼村民的行为规范。同时,晋江还突出家风家训的教育和传承,正在筹建“晋江家训乡约文化馆”,推动弘扬传统美德和优良家风。现在,晋江的五店市传统街区,已经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和谐共融、留恋向往的休闲之地。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