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71岁高龄老人痴迷古城文化保护 只为抢救文献(图)

泉州晚报

生于古城,长于古城,71岁高龄的杨清江痴迷古城文化保护——

昨日早上,在泉州府文庙蔡清祠古厝里,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围坐在一起,讨论年末即将出版的几本《泉州文库》系列丛书。他们都已白发苍苍,但声音洪亮,还不时如年轻人般争论起来,专注又热忱。

生于古城长于古城,71岁的他奔波一生只为抢救文献

杨清江专注泉州文献抢救工作数十年

今年71岁高龄的杨清江是其中一员,每个工作日的上午,他都风雨无阻到府文庙《泉州文库》编辑部上班,一坚持就是近十年。他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泉州文化古书、组织专家学者点校古籍、联系出版《泉州文库》丛书等。

圆梦 首批反映古城千年脉络文献丛书问世

2011年,《泉州文库》第一批丛书正式出版首发,一部完整概括泉州人著作全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泉州地方文献丛书得以问世,圆了数代泉州人的梦想。

“早在1945年,泉州文化界知名人士就开始呼吁要整理泉州的地方文献,因财力、人力,几经周折,一直无法如愿。”杨清江说,这是一项浩繁的系统性工程,要广泛征集遗落的文化丛书、点校整理、印刷出版,一代一代的有识之士和文化界名流曾努力启动此项工作,但阻力重重。

2005年,我市一些有识之士忧心于泉州地方文献典籍遗存至今十无二三,而且流散各地,亟待抢救。市委、市政府迅速决定开展抢救整理文化遗产的工作。2006年7月,市政府召开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有关问题专题会议,成立《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及办事机构,并协调解决了资金、人员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同年10月中旬,《泉州文库》书目选题专家研讨会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大、华侨大学、泉州师院、黎明大学以及泉州本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对文库备选书目进行认真研讨论证。会后,又经过四个多月反复讨论研究,最后确定编辑150部,共计250余种著作,取名《泉州文库》。

杨清江算是《泉州文库》编辑部的元老,从成立初期就加入进来。“《泉州文库》将古城文化的精华搜集成册,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保护和传承下去了。”他说。

开心 找到从未见过的珍贵孤本

为了找寻散落在各地的泉州文化古籍,杨清江等人经常上各大图书馆索引图书。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他们仍然跑到北京、上海、南京、福州、厦门等各大城市寻找古书。

最开心的莫过于找到文史记载过却从未见过的珍贵孤本。几年前,当得知国家图书馆收藏了宋代吕惠卿的《庄子解》和清代陈綮仁的一份手稿时,杨清江和几位教授迅速到北京寻找,“当看到孤本的那一刻,心里非常开心,迫不及待翻读起来。”将散落在天南海北的泉州文献丛书搜集起来,虽然辛苦,他们却觉得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除了搜寻文化丛书,杨清江最喜欢的事就是到古城转悠。小时候家住市区中山南路,古城装满了他成长的记忆。他经常和老朋友们进行“古城踏勘”。熟悉杨清江的人都知道,老先生做了大半辈子文史研究工作,一直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一旦让他在公众场合讲话,总是腼腆得像个未经世的孩子。可是说起这些在踏勘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和喜怒哀乐,杨清江简直如数家珍,从开始的一问一答至后来的自敞心扉,古城的古巷、小吃、古民居总是眼里发光。

希冀 文化自信激发保护古城自觉

生于古城,长于古城,从事了大半辈子古城文化研究工作,杨清江心里自然对古城有着很深厚的情感。在他的家中,收藏了他大半辈子搜集的泉州地方史、地方志书籍,厚厚一摞,这些都是他的宝贝。

“古城文化是一部永远读不尽的丛书,在编书、踏勘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许多多新的知识,也希望把自己对古城文化的研究心得、感想等写下来。”杨清江笔耕不辍,目前正在写一本《温陵稽古录》。

“出版地方文献典籍,有助于提升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保护自觉。” 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彭卫国曾如此评价《泉州文库》。同样的,杨清江认为,当今谈到古城复兴、古城保护等话题,最根本的就是要激发大家对古城的热爱,提升泉州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更多的人为家乡文化骄傲,并且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保护古城的行动中来,形成古城保护的合力。

近年来,无论是官方或者民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泉州古城的保护,这让杨清江感到欣慰。“只要我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继续写书编书,尽自己的责任把这些文化宝藏传承下去。”他说。

每一个人都是古城守护者

一群年逾古稀的老先生,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抢救整理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工程。有的书籍几十年来都没有印刷过,有的已是十分珍稀,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孤本,如果没有及时整理出版,随时有可能消失,意味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珍贵文献将消失在历史的年轮中。

对于他们这一辈人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抹不去的古城情节。生于古城、长于古城,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的记忆和情感,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保护和传承古城文化是他们内化于心的自觉行为,为此他们付出了毕生的热情和精力。

我们相信,民间还有很多个“杨清江”,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古城保护之中,在城市化脚步加快的进程中,自觉当起古城的守护者。一座城市只有越来越多的执著和坚守的灵魂,我们才能说为这座城市骄傲;只有每一个人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守护古城的责任,我们才有理由相信,这座城市的明天更美好。 (殷斯麒)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