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销定产设施农业让反季蔬菜“正当时”
眼下已是深秋时节,户外的花草开始枯黄,而位于内坑镇砌坑村的福建力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里,却是一片鲜嫩的绿意,工人正忙着采摘蔬菜。近日,这个种植总面积达130亩的设施农业基地售出第一批椒类蔬菜,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收益。
企业负责人曾荣聪告诉记者,设施农业的亮点就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在大棚里种植一些反季农产品,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夏天通过开风机和水帘可以降低棚内温度,避免高温对蔬菜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冬天则可通过把两边的棚膜拉下来,再将门关闭,起到保温作用,促进蔬菜生长。”
据曾荣聪介绍,正在上市的这批椒类是今年9月、10月陆续种下去,11月底开始上市,陆续可以采摘到明年4月。“现在温室大棚内共种有4种椒类,种植面积130亩,每亩地预计产出8000斤椒类,目前每斤价格稳定在2.5元至3元。”
“目前都是订单农业,比如说确定了销售客户,再根据客户需求去种植。”曾荣聪口中的订单农业实现了“以销定产”,经营者在确保收购价的同时还能确保利润率,不再担心产品滞销的问题。
“健康农产品一直是我们的初衷,在我们的供应商中就包括有品质要求的百胜餐饮集团。”
究竟按设施农业模式种植农作物有什么优势?原来为了让品质有保证,种植过程中,他们用有机肥作为基肥,就连病虫害的防控也是采用物理手段。“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按标准化种植,随时去检测,基本上都可以达到无公害标准甚至更高,在设施的‘庇护’下,农产品的产量不仅更高,而且品质会更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企业目前有两种种植模式,一种是无公害种植模式,对接大众市场,另一种是正在试验、即将启动的绿色生态种植,对接宅配市场。下一步,还将在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建设农业观光互动平台,让消费者亲自体验一把农业旅游的乐趣。
创新内容温室大棚“搭档”多肉文化
走进位于金井镇丙州村的晋江豪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即将成熟的菜豆和脆瓜垂挂在木架上等待着被采摘。该企业负责人王新川告诉记者,公司现在已种植面积有110亩左右,最近正在上市的是菜豆,种植面积13亩,前后有两个花期,每个花期可采摘10天左右,每天可采摘1000斤左右,亩产达1500斤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蔬菜种植外,他们还将其中的两个大棚拿出来当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我们现在有10亩大棚专门用来和几位大学生合作种植多肉植物,还设立了若晨多肉文创馆。”
来到王新川讲到的多肉大棚里,左侧的成品区内一盆盆多肉搭配着精致的小花盆,格外惹眼,大棚右侧的培植区内有序地摆放着上百种多肉苗,而正中间,则搭起一座简洁的透明房,写着若晨多肉文创馆。
“多肉植物虽然好养,但是想要种出品相好的植物也不容易,需要阳光充足,又不能太过高温,温室大棚是最好的选择。”若晨多肉文创馆负责人李烨琳介绍,大棚内种多肉的优势就是冬天不怕冻伤,夏天不怕晒坏,种植条件可以调控。
记者了解到,原来温室大棚种植多肉并不是若晨团队第一次与多肉“触电”,最初他们在阳台上种植多肉,再后来以小棚形式销售,直到今年8月才开始多肉的大棚种植。“大棚是规模化种植,从小养到大再去展示或销售,小棚更像是一个花店,批发过来再进行转卖。”
用“温室”玩转多肉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今年“莫兰蒂”台风中,他们也损失了十几万的多肉苗。然而,他们并没有言弃,反而得出经验——通过抬高苗床来规避风险。
“目前的销售渠道主要是网络及展场销售,上次在五店市展销,3天就卖出了上万块。”李烨琳告诉记者,后期多肉大棚种植面积还会增加。目前,若晨多肉文创馆正陆续通过做一些亲子、爱护植物等宣传活动,来推动多肉文化的发展。
“晋江设施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大的转变就是跳出了传统农业的模式,用生产企业的方式来做农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据晋江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晋江正式大力推广设施大棚,截至目前,晋江已建设完成省定各类设施大棚739.68亩,其中功能更为完善的智能温控大棚有500亩,预计明年将新建温室大棚1000亩。
近日,记者从晋江市农业局了解到,内坑、金井有两家设施农业基地的第一轮大批量采摘蔬菜正在陆续上市。“设施农业”,这是什么新鲜玩意?
据介绍,设施农业是指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其中温室大棚是设施农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类型的温室与蔬菜大棚及与之配套的各种设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相对可控、最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和空气等环境条件,使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的依赖,提高土地产出率。
“设施农业是晋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跨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晋江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形式,不仅是设施和技术的现代化,同时也是经营者管理思维的现代化。
确实,与传统农业“种瓜得瓜,种豆种豆”的种植观念相比,设施农业不仅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增强了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能够从第一产业“跨界”第三产业,通过温室大棚构建园区旅游业,推进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牵手共赢”。(记者 林心怡 秦越 文图)